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哇!誰把我家變水池─談木柵淹水問題

專題研究計劃的網站資訊

1、我們作品的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 /cyberfair2002/C0237100085/

2、我們學校的首頁:http://www.wfes.tp.edu.tw

3、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西元2002年一月底

4、學校:台北市萬芳國民小學

5、縣市:台北市

6、指導老師:高麗鳳、吳明純、陳怡琴、徐慎怡

7、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共有6個同學參與工作

8、他們的年紀是:11-12歲

9、專題研究計劃聯絡信箱:jyne_chen@ms72.url.com.tw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環境議題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本區地處台北市之南端,東毗深坑鄉,南鄰台北縣新店市,西瀕新店溪與台北縣之永和市相望,北接中正區之公館與大安區等為界。

  本區位於台北盆地之南,瀕臨新店、深坑之下游,三面環山,在東邊山坡地帶,部份闢為茶園、果園、竹林外,大部份為林地,景美溪貫穿本區西流,下游與新店溪匯合,依山傍溪,溝澮縱橫,小型商業均自然集中發展在景美溪沿岸的中央狹長盆地,有平疇山岡、森林、廟宇,風景秀美。

  可惜,也由於這樣位在景美溪沿岸的地形關係,所以在幾次的颱風中也都發生了水災,因此我們想要透過這樣的地理實察以及訪問來了解我們生活地方所面臨的環境問題。如何去重建及預防,也是我們要討論的。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在一個鳥語花香的早晨,老師帶領我們幾個小毛頭橫越班馬路,走到河岸,看到了許多堆積如山的泥土,發現以前眾人聚集的河堤公園,現在竟然空無一人,為了要一探究竟,我們就問附近的居民,原來是淹水時,上游河水挾帶泥沙滾滾而來的,我們邊走邊問,居民表示經過昨夜的風吹雨打,對颱風的預防已有了經驗。

  這次颱風造成木柵路四段淹水,我們就讀的萬芳國小及時成為救災中心,讓我們感到非常好奇,想知道這次淹水的原因及如何預防。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的學校以ADSL專線〈1.5M上行/384K下行〉連結台北市網路中心,並由此連結到台灣學術網路。

5、我們克服的難題

學生方面:

  在整個訪問以及討論的過程中,我們會碰到有些組員並沒有完成應該做的作業,讓工作進度都會有拖延的狀況,有時就會出現全部人圍攻幾個人的情形,讓大家的氣氛變得不太好。在訪問的時候雖然有事前作功課,但是訪問的時候也會因為緊張,不太知道要怎樣詢問對方更詳細的內容,需要老師在一旁提醒;在做網頁的部分,我們對於網頁製作並不熟悉,所以要一直問老師做網頁的方法,自己也要不斷的嘗試摸索。在尋找及聯絡訪問對象時也動用了許多人力幫忙,是我們克服的困難。

老師方面:

  因為第一次帶小朋友作專題研究,沒有相關經驗,所以在帶小朋友討論及訪問時會有些沒有頭緒;另外在聯絡訪問對象時,常會因為沒有聯繫好,造成空手而返的狀況。在網頁製作上,也沒有許多的實務經驗,使我們在指導小朋友時倍感艱辛,所幸有學校資訊組長擔任榮譽顧問,解決我們許多電腦上的問題,讓我們在邊作邊問的情況下得以完成作品。

6、心得感言

張文婷:

  這次的研究雖然十分艱辛,但也完成了這次的專題研究,感到十分有成就感。

潘思婷:

  經過這次的專題研究報告,讓我覺得應該要好好珍惜這塊土地,並告訴大家不要讓它受到人禍的災害。

常瑋庭:

  這次做的專題報告,雖然很困難,不過讓我學到要好好保護這塊土地。

胡筠:

  我學到很多應用網路的方法,也知道了木柵淹水的原因,希望政府可以多給一些資源。

陳治宇:

  雖然我這次常常沒有交作業,不過我對我們這一隊有信心,相信一定會得獎。

趙柏彥:希望不會淹水,也希望別人看到我們的作品會很感動。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我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我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因為萬芳國小在象神颱風木柵淹水時,擔任緊急救災中心,提供物資集中及支援的功能,可以讓我們從淹水的情況中了解萬芳的地形及附近環境所受到的影響,尤其萬芳社區和萬芳國小關係很緊密,由觀察研究附近環境的災情及地形,可以讓我們更了解木柵此地的生活:並且除了其他相關地理資源外,也可以從研究颱風淹水災情來結合鄉土課程。在今年五年級的寒假作業內容中就有一樣是讓小朋友針對一主題加以研究,這次的專題就是一個很好的經驗。

〈2〉我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數位相機                                        
掃描器
小型錄音機
Mp3收錄音機 
PhotoImpact 6.0
FrontPage Express
書籍、報紙

〈3〉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什麼樣的衝擊及影響?

  經由這個研究以及架設了這個有關木柵淹水的網站,可以讓住在這裡的災民早一點脫離淹水的夢靨,而且透過這些災民的期望及相關專家的努力,可以在這個網站上抒發出他們的心聲,並藉此讓政府早日有一些完善的救災措施及相關預防建設,讓明年及之後的颱風,木柵的人都能安心地在家裡睡覺。

〈4〉我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木柵高工救災相關人員:經營組長趙奇峰先生、校長秘書廖金喜先生、萬芳抽水站劉督導裕民先生、喻鍾岱先生、賴文方先生及谷祖太先生;余明傑的媽媽協助交通;萬芳國小資訊組長林裕勝老師、徐慎怡老師、楊毓芬老師協助我們網頁及召集人員部分。謝謝這些人的幫助,讓我們得以順利完成。

〈5〉發現、教訓和驚奇

  經由這個研究,我們就比較知道我們住的這一帶所產生的環境問題是因為什麼原因而起,在之前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也開始知道如何對資料作整理、抓重點;加上訪問的過程讓我們和許多相關人員有一些接觸,也發現許多人對這個地方的關心,感覺很好!在網頁製作部分,我們也在不斷嘗試、不斷詢問加上分工合作上,終於讓作品有一個完整的呈現。

  在環境部分,我們覺得木柵淹水其實是人類造成的,因為如果人們沒有任意開發土石的話,那麼河川就會比較順暢,就不會有淤積的情況,淹水情形自然就不會這麼嚴重;所以當我們去發現到這一點時,就會對環保的概念更清楚,也決心要落實在生活中,來保護我們的環境。

  另外,在團隊合作部分,如果大家沒有彼此配合,只想偷懶的話,就會讓其他人的進度也跟著落後,所以這也是我們後來達成『每個人都要將自己部分負責好』的共識,讓我們的作品能夠順利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