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南遺址挖出來的墳墓群,數量很多,總共有兩千多座。除了少數的墳墓沒有棺材或只有頭部圍棺板的「頭棺」之外,大部分的棺材都是長方形的石板棺。
    
    石板棺使用的石材主要是出產在中央山脈的粘板岩,卑南文化人必須進入中央山脈採集石板,再利用鹿野溪、卑南溪運送到卑南溪河階上的聚落,所以卑南文化人使用的這些石板,可真是得來不易呢!讓我們驚奇的是,這裡有這麼多的石板棺,如果石板的運送不是那麼容易的話,卑南文化人可能相當有地位和錢財喔,否則怎麼拿得到這麼多的石板呢?

卑南遺址的石板棺,最常見的是由四面側板、底板和蓋板組成,石板棺看起來像長方形,他們把板岩石板切成像人的身高一樣,再依照人的胖、瘦來做石板棺,所以這些石板棺的寬度與肩膀同寬,長度則等於身體的長度。

另外,考古學家發現,卑南文化人組合石板的方式主要有兩種類型,分別稱為「卑南式」、「岩灣式」。卑南式石板棺的特徵是短邊側板夾在長邊側板的中間,岩灣式石板棺的特徵則是許多塊石板接連成的,長邊側板夾在短邊側板的中間。

        卑南遺址最常見的是卑南式的石板棺,其中有一些短邊側板有特別的扣榫,可以扣著長邊側板,另外也有在長邊側板中央附近放「橫板」,使整個石板棺更加堅固而不易倒掉。少數石板棺以礫石疊繞成外圍  ,形式相當壯觀,可能是那

時候身分很高者(例如酋長)的墓葬吧。

        考古人員進行考古發掘時,觀察石板棺的結構,推測卑南文化人當時使用長方形石板棺埋葬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

1.先挖出和石板棺大小一樣的洞;
 2.再鋪上底板;
3.將死者放入棺材裡,再放隨葬品(如果有隨葬品的話);

4.在洞的四周立側板,在棺板外面放土固定;

這就是礫石疊繞外圍的石板棺

5.蓋上蓋板,在用土把洞填滿。

礫石疊繞外圍的石板棺<來源:史前館VCD>

 埋石板棺時,石板棺的長軸大概向南北向,死者的腳大部分都是指向都蘭山,好像那裡就是真正的天堂,要趕快到那裡去,由此可見,卑南文化的人對都蘭山有無限的景仰呢!
    
     通常一具石板棺只埋一個死者,那叫做『單體葬』。有的時候一具石板棺會重複使用裝好幾個人!那叫做『複體葬』。大部分的成人及少數孩子埋葬時都有陪葬品,包括玉、石質裝飾品、武器、陶紡輪,和陶容器。

卑南遺址中,目前發現最小的石板棺只有16公分,考古人員推測那麼小的石板棺應該是給流產的嬰兒用的,原來!以前的人也是很尊重流產的小嬰兒呢!此外,卑南文化人會將死去的親人埋在屋子裡或家的附近,和活著的親人相鄰,表現出相互依存,生死相伴的感情。

參考資料:

書名:卑南文化公園解說手冊     篇名:卑南文化的石板官葬        作者:楊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