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再造福爾摩沙-埔里阿公阿嬤


◎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基本資料 Information About Our Site


1.作品網址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1540010/

2.參賽學校首頁

http://www.alps.ntct.edu.tw

3.專題研究計劃預定完成日期

91.02.01


4.參賽學校及地點


學校:愛蘭國民小學
縣市:南投縣埔里鎮

5.指導老師

高靜香、吳忠勇、施蒂妮

6.參賽學生人數

9人

7.參賽學生年齡層


12~13歲

8.專題研究計劃電子聯絡信箱

aydemu@yahoo.com.tw

◎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參賽類別


第一類:地方人物領袖

2.地方社區說明

埔里鎮位於台灣的地理中心,隸屬於南投縣,地形上四面環山,是屬於盆地形。

「魅力埔里,討人歡喜」則是埔里人型塑鄉園的訴求主題之一,不論是族群、自然、人文或產業、歷史各方面,埔里都是具有多元內涵的地方,因此它的可能性、可遊性、可知性都很高,它的山光水色及藝采文風,也曾經是值得大家來悠遊品賞的。因此埔里有為人所稱道的四個「W」:即是「WATER/甘泉」、「WEATHER/好氣候」、「WIN/醇酒」、「WOMAN/美女」。

埔里盆地入口處有一塊突起的台地,舊稱為「烏牛欄台地」,現稱為「愛蘭台地」,其地形就像一艘船航行在埔里盆地,船首向東,埔里人稱「大船入港」,意思是「有入無出 住到埔里的人,一定富有。」

「愛蘭台地」居高臨下、物產豐饒,很早就成為族群活動的舞台,也由於開發的早,因而積纍出相當完整的聚落型態與豐富的資源網路。清道光三年以後,來自台中豐原、東勢一帶的平埔巴宰族遷入,在此建立「烏牛欄社群」。其當地平埔人從傳統的祖靈信仰轉變為信奉基督長老教會的「烏牛欄教會」已有一百三十年的歷史;而漢人移民的信仰中心「醒靈寺」也有盡百年的歷史。

當地也因有質佳的水泉,而成為供應製作酒、製礦泉水原料的產地;也因「水」的緣故,而發展造紙及近期的種植筊白筍產業。陳水扁總統的千金在訂婚宴席上所宴請客人的「愛蘭囍酒」就是本地埔里酒廠所釀造的酒品,而埔里酒廠之水源即是引自愛蘭台地上鐵山社區的泉水。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埔里,福爾摩沙中的福爾摩沙,是一個群山環繞的小鎮。在這裡,除了當地熱情好客的埔里人外,還有一對還自挪威的夫婦-徐賓諾先生及紀歐惠女士,因同是挪威協力差會的宣教士,先後於民國四、五十年代來到台灣,最後於埔里相遇,共同為埔里這個小鎮以及周圍各個山地部落做出了醫療上的貢獻,而埔里基督教醫院正是他們的起點。

  此網站主要以這對夫婦(埔里當地人多稱他們為阿公、阿嬤)為主要敘述對象,藉由阿公、阿嬤的事蹟,提及台灣山地醫療的情形、埔里盆地對周圍山地部落的影響。
  會以阿公、阿嬤作為此次專題研究計劃的主題,一來是由於埔里基督教醫院正與愛蘭國小比鄰而居,阿公、阿嬤在醫院中穿梭的身影,儼然成為同學們對埔基的第一印象;再者,阿公、阿嬤本著侍奉主的精神,離開挪威家鄉,來到當時醫療支援仍缺乏的台灣,無怨無悔地奉獻心力,為台灣醫療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如此憑著一股意念,既不退縮也不畏懼的精神,的確是所有醫療人員的典範。也因為如此,我們認為阿公、阿嬤的這種精神是我們值得學習,更要極力去宣揚,我們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這世界依然有人能無私地為他人付出而不求回報,讓大家都知道這世間處處有溫情。

4.參賽學校網際網路環境

本校採用T1專線。電腦室裡有1台NT(本校網頁架設於此)、1台FreeBSD,
有38台學生用電腦,另各處室以及各班教室有40台舊電腦。本校自成一個區域網路,各班均可上網。

5.參賽學校需克服之困難

(一)人員的異動及不定:
1、 今年年初決定參加2002年的網屆博覽會之時,延攬了當時五、六年級24位同學,七月之後畢業的學長因升上國中課業的壓力,紛紛無奈的退出這項計畫,而由現在六年級的同學承擔這項任務。
2、 同學雖然意願高且信誓旦旦的參與這項計畫,由於皆是e世代的〝忙碌〞兒童,工作時段常常無法一致,而需花費更多時間完成任務。
(二)尋訪受阿公阿嬤幫助的人:
感謝本校家長會長陳建信醫師,在埔基為我們穿針引線安排受訪人員,有的阿姨內向、靦腆不願接受我們的採訪時,就需再尋訪另外的人選,我們還在本校英文老師的協助下,用e-mail訪問遠在紐約修習博士學位的鄭明堂先生。
(三)訓練課程的設計:
對於沒有製作網頁、資料統整及採訪經驗且要共同完成大計劃的我們而言,相關課程的訓練是非常重要,但有些課程不是我所專長或興趣時,偶而會意興闌珊,老師還需不斷鼓勵我們。

6.心得感言

希望因這個網頁的完成,讓台灣各地的人也了解「埔里阿公阿嬤」的故事,大家更能去關懷社會,愛這個世界。

◎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參加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對於本校教學和課程有何提升及幫助?

現代教育的腳步應是不斷的從傳統出走,走出校園、走出己身世界,好奇的觸角伸向社區,並且擁抱人群與自然。
在這一趟研究計畫的活動之旅中,我們成就了「多元的教學」以及「嶄新的生命」!我們重新檢視內心世界,重建我們和他人的人際網路,體會團隊間的相互扶持、信任,參與經歷不一樣的生命,且更貼近『人文、自然』的學校願景。

2.我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蒐集完成此次的專題研究計劃?

這次的專題報告中我們使用了下列的工具:
●數位相機.普通相機:記錄採訪過程。
● 數位攝影機:把採訪過程全部都錄下來。
● 掃描器:把採訪的照片&蒐集到的舊照片掃描到電腦裡。
● 錄音機:把口頭訪問的內容記錄下來。
● 相關的影片:讓我們更了解專題報告的內容&主題。
● 電腦:上網找資料.上網參考別人的報告。
● 電腦軟體:記事本.Macromedia Fireworks4 . Microsoft PowerPoint . Macromedia Dreamweaver4 . Microsoft Word.
● 圖書館:查詢相關的書籍.資料.相片。
● 愚人之友基金會提供阿公.阿嬤來台灣的小故事。
(阿公--徐賓諾 阿嬤--紀歐惠)
● 埔基的文物館提供一些歷史照片。
● 埔基的資深護士提供一些阿公.阿嬤的事蹟。(口述紀錄報導)
以上有一些科技產品我們都是第一次使用,起初使用時有些手忙,也覺得很難,不過我們還是做的很快樂~~~

3.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此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我們在採訪的過程當中,採訪工作都是由同學擔任並完成,如:編擬問題、提問問題、錄音、拍照、計時,紀錄並整理採訪內容.。
我們在出發採訪之前,暨大賴慧勳老師教導我們採訪的準備工作及注意事項,讓我們有萬全的心理準備出任務,也奠定了我們的信心。從最先採訪阿公阿嬤、到畢業於護士學校的阿姨們及成長於小兒麻痺之家的鄭叔叔,我們感謝這樣的經驗給予我們的成長。然而最最珍貴的,確是每位被採訪者所闡訴的心情故事,也許是苦、也許有淚,卻因那一份「無私的愛」,化解了心中的悲情,我們真的動容於阿公阿嬤的故事。
我們用採訪的方法去扮演專題研究發言人的角色,將阿公阿嬤終身奉獻給台灣的感人故事,陳述給所有社會大眾,已成我們的一向使命。

4.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埔里是一個風景怡人的好所在,曾經列入世界最佳居住環境,你一進到埔里就會看到矗立在山坡上的埔里基督教醫院,旁邊就是我們所就讀的愛蘭國小,因此研究、探訪在地的地方領袖人物,應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參與此項計劃的同學都是土生土長的埔里人,所以對這片土地都有很濃厚的感情,也想一探究竟,希望透過這樣的過程讓社區人士了解『挖掘腳下,必見清泉競湧』,大家更關心這個社區,而凝聚力更強。
現在有些家長認為電腦只是讓孩子玩〝game〞,在我們的計劃的完成後,可以改變一些家長的想法,其實網際網路的資源是無限的,也有助於我們做學問的。
這次的活動讓我們對阿公、阿嬤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對埔里地方領袖人物資料的保存做出了一點小小的貢獻。

5.我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此專題研究計劃?

當我們做這份報告時,我們採訪了許多人,也到了許多地方考察、研究,例如:徐賓諾夫婦欣然讓我們到家裡採訪;愚人之友基金會提供阿公阿嬤的活動照片及文字資料;埔里基督教醫院的文物館讓我們三番兩次的掃描、紀錄埔基及阿公阿嬤的歷史足跡;護士學校的成員於埔基接受我們的採訪,在談笑風生中透露阿公阿嬤有趣的事蹟,在讚嘆及感動中體悟阿公阿嬤「無私的愛」的偉大;謝緯紀念營地的賴貫一牧師讓我們恍然大悟「烏牛欄」的歷史;在謝瑋紀念營地巧遇謝瑋醫師的弟弟謝綸先生,介紹並說明當初設立在此「肺病療養院」的過程;學校家長會長陳建信醫師的鼎力協助安排並尋訪受訪人員,還有一些社區人士知道我們的計劃時,義務提供他們所珍藏埔里的舊照片;加上暨南大學的技術指導及老師的規劃帶領下,我們才能夠完成這份精緻的專題研究報告

6.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這次的研究計畫中,我發現了什麼叫認真,在整個採訪及收集資料的過程中,每個參與的同學都非常認真的投入整個製作的過程,讓我非常感動,雖然有時候有些同學會跟不太上進度,但都盡力的完成老師教導的作業。
在投入這項工作之前,對於阿公阿嬤的事蹟真的不了解,但經過書籍、錄影帶、採訪…等洗禮,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他倆夫婦對台灣、埔里付出的愛是如此深厚。在這過程當中,難免會有遇到挫折的時候,例如:工具操作上的不熟練,但只要全力以赴,從失敗找出經驗,讓下次會更好,相信自己一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