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照

  -2002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進入網站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1.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大會)

連結至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學校備援網站)

2. 連結至貴隊學校的首頁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 2002年2月8日

4. 學校:嘉義市天主教私立輔仁中學

 縣市:嘉義市東區

5. 老師或班級:劉窈吾老師、陳揮明老師、侯凱喨老師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9個

7. 他們的年紀是:13~14歲

8.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dean666@pchome.com.tw


--------------------------------------------------------------------------------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音樂與藝術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嘉義市,古名「諸羅」,因其古城如桃,又稱桃城,位居嘉義地區之中心地帶,也是一個具有鄉土情懷和都市風味的城市、文化融合的大總部,而交趾陶、石猴、雕塑等藝術絕技,一方面傳承諸羅古文風,一方面揉合創造新文化,使嘉義市成為台灣的新文化重鎮。曾經以七彩噴水池聞名的嘉義市,如今隨處都是有名的小吃攤;而日據時代的火車站,在幾經整修後,也是嘉義的一大交通建設;東有阿里山為屏障,南有八掌溪流灌溉,西有中山高速公路貫穿,無論是在文化、民情、建設、交通及自然景觀,只要在嘉義市裡,你都能盡情的暢遊!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日劇時代,一個從軍伕退休的石雕創作者,無聲無息的在阿里山創作著一項發展無窮的石雕藝術-石猴。人稱「龍師」的詹龍師父,早在日劇時代時,就在阿里山從事雕刻的工作,因為被山中石猴的靈性深深地感動,便致力於石猴的創作,憑著他和他家人對石猴的熱誠與執著,和一群被石猴所感動的人提倡的結果,石猴的雕刻藝術也成嘉義市文化的一大主題特色。近幾年來的「石猴戶外創作展」都吸引了相當多的人潮,在文化局的宣傳推廣下,使得嘉義石猴的名氣是越來越響亮,對未來的發展也越來越有希望!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在學校---我們利用學校電腦教室連上網路,而學校的區域網路是透過ADSL連上嘉義市市網中心,經中正大學,連上台灣學術網路。
在家裡---同學家裡幾乎都有網路,一般是利用ADSL、Cable Modem或是56K撥接上網,各自連上不同的ISP。

5.我們克服的難題

  其實這次我們的成員,多半是第一次參加網頁製作比賽的,技術還談不上很熟練,經驗方面也相當的缺乏,還好我們有強而有力的後盾---老師!!在經過老師詳盡的指導和教授之下,使得我們在整個製作過程中,大大的向前邁進一步。
  此外,採訪也是我們一大障礙,在以前,從未有過採訪的經驗,而現在就要親自和各作者接觸、訪談,難免會有一大堆的問題跑出來,於是我們召開了幾次會議,把採訪的內容、問題一一的列出,以及選擇要利用的工具,並決定要針對哪些作者訪談,雖然萬事俱備,但實際採訪的經驗卻是所欠的東風,在一陣扭扭捏捏後,才股起勇氣,完成了第一次的採訪。後來幾次的接觸,因有先前的經驗,也都相當順利,而訪談的內容雖不如預期的多,但我想經驗才是最重要的吧!

6.心得箴言

  自從參加這個比賽後,我們就一直不停地學習,學習電腦上的技術,也學習團隊間的分工合作,更重要的是,我們學習到這整個嘉義石猴的文化。在與許久創作者接觸過後,我們除了感謝還是感謝,唯一能報答他們對我們的關切與付出的方,我想就是把這個網站做到最好吧!

  我們雖沒有高深的技術,但我們努力地在學習;我們雖沒有豐富的經驗,但我們勇於接受挑戰。


--------------------------------------------------------------------------------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這一段解釋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怎樣符合網界博覽會的宗旨: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本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結合你們學校、學區、或全國的課程指導綱要?

  自從上國中後,就多了一門叫「鄉土藝術」的科目,課本內所寫的就是地方文化和特色,正好,國一的課本裡面就有一課是石猴的,我們就選上它當作我們的專題研究主題。既然是本地的文化特色,當然就要好好的討探一番,討探的過程中,我們才發現課本中的內容根本就只是冰山一角而已,自己討探自己家鄉的文化,就好比我們就是教材的編者一樣,細細描述著家鄉文化的感覺,和學習課本比起來,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呀!

你們學到了些什麼技巧?

  這次的製作過程中,我想我們學到的東西,最重要的並不在於電腦技術上的學習(Dreamweaver、Photoimpact、CorelDRAW、Flash),而是實際和創作者接觸的經驗和態度,我們學習到如何去和一個毫不認識的陌生人接洽並訪談,還有資料的收集,不再是在網路上查尋就能輕易的找到我們要的東西,無中生有式的資料收集法,雖然讓人頭痛,但還是學到了難能可貴的經驗及技巧。


你們實習過那些團隊合作理念?

  由於我們的網頁資料,多半是自己訪談拍攝的東西,量不算大,卻相當難匯整,所以我們唯一的依靠,就是團隊的力量了,依各隊員擅長的部分進行分工,並互相配合,使得網頁的進度加快許多,也培養出我們團隊之間的默契。

你們如何更清楚體會某些特定概念?

  以前看人家在鑿石刻猴,就覺得那是須要長期下來所累積的經驗,後來我們了解到石雕的作法,才知道要完成一件作品(從溪邊撿石到上蠟完工),是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石雕戶外創作展中,我們也親起拿起鐵鎚、鑿子來體會一下刻猴的感覺,雖然還不會刻石,但一些石雕基本的觀念都已經牢牢刻在我腦海中了。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是如何與你們學校或班級的需要結合?

  因為我們在寒假還沒開始前幾個月,就已經開始在進行資料的蒐集,為了須常開小組會議以分配工作和匯整資料,只好犧牲掉我們中午的午休時間(須得班導同意),利用每天短短的四十分鐘,來討論有關網站的種種問題。每逢段考就是我們最頭痛的時候,這段時間只好放掉網站的工作,專心準備讀書,等考試過後,再繼續進度。寒假中,為了做最後的衝刺,因此幾乎是天天來學校報到,老師和學校也特外開放電腦教室供我們使用,我想,這段時間大家應該都是很辛苦吧!

使用網際網路教學與學習是否比傳統方式更有效率?若然,請解釋你們的心得。

  是的!經過這次的過程後,我們常使用學校架構的FTP站,來做為隊員間互相上傳、下載的地方,不管在哪裡,只要接上一條網路線,就能在線上和隊員開始分工製作,要是像傳統的方式,較大的資料量就比較難匯整,也較難發送給其他隊員,所以利用網際網路教學不管在時間的調度或製作的效率上,比起傳統方式,都有較好的成果。


--------------------------------------------------------------------------------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所用物品

來源

用途

口頭採訪
---
剛開始接觸,為表達我們的來意及誠意,我們親自到訪文化中心訪問石雕作家。
錄音機與筆記
隊員家中
在訪談過程中,必須利用錄音機將所說內容完整記錄,而一些重點部分,我們會另加以手抄筆記,以匯整資料。
電話
隊員家中 電腦中心
在取得各創作者的名片後,為了下一次的訪談,我們會利用電話來與他們聯絡。
掃瞄器
電腦中心
在採訪過程中拍攝了大量的照片,有些利用單眼相機所拍的照片,須利用掃瞄器來輸入電腦。
攝錄影機和數位相機
隊員家中 電腦中心
我們利用攝錄影機將幾次的訪談過程拍錄起來,而數位相機在創作展和成果展中也拍了不少珍貴的照片。
電腦軟體
隊員家中 電腦中心
像Dreamweaver 4.0、PhotoImpact 6.0、Word2000、WordPad、Flash等,皆是我們製作網頁中不可少的重要軟體。
書籍、報導與簡介
創作者手中 文化局
一些整理過的書籍(陳樹勳先生所著的「石緣」)、報導以及簡介(戶外創作展四屆簡介,文化局提供),補足我們較缺乏的資料。
網際網路
---
用來瀏覽相關石猴的網站,還有利用ftp來做上傳及下載的工作,各隊員也用e-mail來發送資料。


--------------------------------------------------------------------------------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因石猴雕刻是有個「週日駐點」的活動在文化中心進行推廣,我們為了訪問他們,來文化中心的次數應也不下十次,也因而認識了其他更多的石猴創作者。為了有更深入介紹,我們向幾個創作者邀稿,也紛紛走訪幾個創作者的工作室及文化局。第一次的走訪是到林漢泉先生的工作室,談了一些石猴未來發展的走向,他也給了我們一些網頁製作的建議。第二個地點是文化局,因前三屆的戶外創作展我們完全沒有資料,只好向文化局求救,他們也熱心的提供簡介和一些相片,更重要的是,我們得到影片-「石猴創作在嘉義」的授權,大家就可以在網上觀看囉∼。一會後,我們到劉俊庭理事長的工作室進行最後的訪談,他將未來的行程告訴我們,並分析目前推廣的理念,娓娓道來,讓我們覺得受益良多。這次的網頁製作能進行到現在,他們還是我們的一大支柱,我們將會在網頁中闢一新單元,表達我們萬分的謝意!
--------------------------------------------------------------------------------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這次我們的專題研究在地方上主要讓更多的市民了解知道,其實在嘉義市裡還是蘊藏了許多豐富又具有特色的藝術文化。好比就像這次所研究的主題內容是有關石猴雕刻發展的過程,主要是希望大家能積極協力推廣欣賞其石雕藝術。相信在文化中心及這次專題網頁下,大家能對石猴有更多的認知,還能共同來維護嘉義唯有的藝術特色。
  在我們向雕刻家們提出這次我們的計劃時,他們對於我們的研究感到格外的驚愕,對於我們的疑問,他們也是熱心為我們解答。過程中,雖然遇到了許多困難,像是如何向雕刻家們約訪談時間,或是隊員之間如何處理各種不同的意見爭執,我們都可以配合大家的時間或是以理性的態度解決種種的意見。也在過程中學習到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最重要的是對「石猴」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及認識

--------------------------------------------------------------------------------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在訪談過程中,首先是陳樹勳先生提供給我們一本石緣的書,此書並無出版,純屬陳先生多年雕石下來的心得,後來認識了詹龍之女-詹黃羅小姐,因為缺少龍師的彩色照片和資料,我們就在幾次拜訪後,順利的借得龍師的相關資料,在戶外創作展中,又認識了一些石雕創作者,如劉俊賓先生和林漢泉先生,他們十分關切我們的網站,希望這個網站也能成為推廣石猴的一股動力,最後,我們走訪到文化局,副局長的熱心讓我們受寵若驚,更意外的得到從第一屆石猴戶外創作展以來的簡介和照片。
  這個網站能成功的架設起來,真的要感謝很多人,因為沒有他們的熱心參與,我們的網站就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果。

合照
--------------------------------------------------------------------------------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除了平日自己身旁的事物,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好好體會認識一番的東西。看著石猴雕刻家們敲敲打打有趣的一面,心中不禁也開始對石猴有股濃厚的興趣,石頭被鑿子刻下交錯綜橫的痕跡,就像是他們對石猴的執著,那麼的深刻;在創作石猴所發出的「ㄎ一ㄥ ㄍㄛ」聲,好比是大自然的打擊樂,那麼的真實.......當然了,其中我們也更是體會到除了平日在學校所獲得的知識,到戶外走走,也是知識獲得的最佳來源喔!!


-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