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扯鈴-經過■

 

台灣推廣扯鈴的歷史,可以分為三階段:
幼兒期      成長至壯年期       衰退期

幼兒期─
  自民國71年舉辦民俗研習,增加扯鈴項目起至民國74年間止,可說是扯鈴的初生階段。早期在台灣能看到扯鈴表演之機會並不多,陳金銘先生屬於早期把完扯鈴最好的前輩藝人,因其衣缽傳人復興劇校─陳彩鳳老師,為台灣開啟推廣扯鈴之種子。
  民國72年,中正國中第一次奪得民俗青少年出國訪問代表權,並做全國巡迴表演。再加上民國73年全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將扯鈴正式列為比賽項目,又有民間藝人及學校共襄盛舉。

成長期至壯年期─
  從民國75年以後,每年參加全國中正盃扯鈴比賽的隊伍年年增加,而自民國80年至民國84年間的全盛時期,參加扯鈴比賽的隊數最多,每隊的技藝難度很高,可謂全國扯鈴隊之顛峰期。




民國60年代之前,陳金銘老先生在全國各大型知名大飯店及夜總會表演扯鈴之英姿。

衰退期-
  可惜盛況不再,自民國85年逐漸走下坡。由於全國性的民俗體育運動比賽減少,再加上功群扯鈴在各地區學校免費教學,費用龐大且維持不易;所培養優秀教練,因而逐漸轉業,無法繼續至各校推廣扯鈴。所幸教育部與全國民俗體育運動協會再次積極舉辦民俗體育運動研習,而各國民中小學校也辦有扯鈴民俗社團,祈能再次恢復以往扯鈴顛峰期之盛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