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毛城的歷史
明天啟六年(1626年),西班牙人為了爭取亞洲貿易權,出兵佔領台灣北部三貂角、社寮島,到了明崇禎二年(1629年),為了鞏固國防,又佔領了淡水,築起一座城堡,取名聖多明哥,作為西人傳教化民之所。荷蘭人於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8月15日出兵攻打<六天候西班牙人投降,城遂為荷人所有,因為台灣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稱之為紅毛城,位於淡水街尾往淡海方向的小丘上。
明鄭時期,紅毛城曾經重修,但因鞭長莫及,不受重視,荒廢了一段時間。清雍正二年,增築了東、西兩個大門和南、北兩個小門。咸豐八年,天京、北京條約簽訂後,開放淡水通商,後來,英國領事館也曾設於此。
[TOP]
紅毛城的建築
紅毛城是以紅磚砌成的方形建築,四邊由巨大的壁體環繞,牆厚約兩公尺,。內部為兩層,底層有兩室,並有樓梯可通2樓。2樓分4室,設有壁爐。由保內尚有扶梯可通堡頂,堡頂寬廣,可容數百人站立。東北角及西南角各有眺望台一座,中央並有一座方台,可登臨其上遠眺觀音山和淡水。
T字型的前清英國領事官邸平面<不論一樓或二樓都由紅磚砌成的拱券迴廊環圍。一樓用弧形拱,二樓為半圓形拱;拱與拱之間或用雙柱或作單柱,頗具變化。值得一提的是,一樓迴廊露明的天花,是由浪型的鐵板拱構造架在工字鐵梁上,再灌上混凝土平板做成。這種構造方法出見於十九世紀中葉具有建築學上的價值。
[ TO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