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年代:

 

﹝西元1799年﹞
清嘉慶三年
區域: 台北縣貢寮鄉
等級: 第三級
性質: 陵墓

地址:

臺北縣貢寮鄉仁里村澳底段澳底小段二三七之四地號

沿革

吳沙墓位於草嶺古道,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西元1684年,清朝將臺灣納入版圖,隨著漢人由南而北的墾拓,至十八世紀末,在臺灣西部建立了漢人的農耕社會。隨著拓墾的進展,原先位處臺灣東北僻遠之地的噶瑪蘭,已漸有漢人履足跡於其上。起先多為商人番割而已,一直到乾隆時期,才有漢人嘗試進入開墾,但仍然沒有成功。1796年,吳沙率三籍移民入墾才開始有所成就。在入蘭之前,吳沙已在宜蘭北境的三貂地區,從事農商活動,對噶瑪蘭情形,略知一二。吳沙入蘭後,又採取縝密有組織的集團開墾方式,所以順利的建立漢人聚落,如頭圍、二圍等。清嘉慶一朝,宜蘭漢人已開墾噶瑪蘭大部份平原的土地,並形成漢人農耕社會。到了西元1810年,清朝才將他正式收入版圖。

     吳沙於1798年,率領三籍移民入蘭後三年與世長辭,去世前吩咐家人將自己葬於三貂現址。1884年,修此墓,此次修墓,與吳沙例受「武信郎」有關。1931年,再修而成現貌。墓碑與現有墓塋形制,為1931年所修,墓碑上書「皇清例授武信郎顯考諡春郁吳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