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年代:

 

西元1780年
乾隆四十五年
區域: 台北縣新莊市
等級: 二級 
性質: 祠廟

地址:

臺北縣新莊市新莊路一百五十號

基本資料

廣福宮佔地 270坪,建物長48公尺、寬11公尺供奉三山國王,由潮州籍先民移民來台,即奉迎到台灣,成為潮州移民之守護神。

史沿革

廣福宮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時,由粵人捐建,又因廣大的旱田成為水田使潮州籍移民在新莊佔有一席之地,於是集貲建廟,祀奉來自家鄉的守護神三山國王。 新莊是雍正乾隆年間北臺最重要的港口,可以說是當時北臺的政治、社會、 經濟中心。自潮州籍劉姓家族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在新莊平原上開鑿劉厝 圳(萬安圳)後,使得此地的生產力大增﹐位於最熱鬧的新莊街上的廣福宮便是 此時期潮州人經濟及宗教信仰實力之明證。後來新莊水路運輸功能衰退,而由艋 舺取代其地位;此外,道光年間,臺灣北部械鬥頻繁,潮州籍民紛紛遷移至宜蘭 、桃竹苗一帶客屬移民集中地區,廣福宮因而乏人照料而香火頓衰,必須依賴遠 走客鄉的粵籍移民捐款,才得以勉強維持。光緒八年(1882年)大火肆虐,廣福 宮被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新竹士紳陳朝綱發起潮屬九縣籍民重建。昭和十 一年(1936年),由鄭福仁勸募,再次重修,遂成今日之貌。

建築概述

廣福宮建築為標準街屋式廟宇,有三川殿、前中庭與廂廊、正殿、後中庭與廂廊、後殿等部份。
  三川殿的石雕、木雕,均為傳統工藝價值極高的作品。
  屋頂脊腹的剪粘始終保持傳統形貌,襯在屋頂未上釉的朱紅板瓦與筒瓦,及綠釉勾滴,色彩豐富而不落俗套。
  山牆以磚砌成表面粉白,外牆以夾泥做成雲狀之脊墜,不上任何顏色,非常樸素,具見客家先民簡樸的精神。

祀奉神明

廣福宮主祀巾山、明山、獨山三座山神,是廣東潮州籍人士的守護神,當地人曾向山神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後來果真靈驗了,使潮州人民對三山神的信仰更加堅定。其後加入了幫助宋太祖打天下、救宋端宗脫險、抗元兵等神蹟顯靈傳說,而受朝廷詔封,三山國王便逐漸成為潮洲地方上的普遍信仰。

三山國王

三山國王肇跡於神州大陸,國王生前德威兼備文武雙全,原籍隸屬廣東潮州府揭揚縣,大國王姓連名清化聖誕千秋農曆二月二十五日,二國王姓趙名助政聖誕千秋農曆六月二十五日,三國王姓喬名惠威聖誕千秋農曆九月二十五日。

值南北朝之末天下紛亂之際,三山國王捨命護救楊堅於亂軍之中,得其賞識逐結為金蘭,並鼎力助其統一隋朝完成帝業。楊堅登基為隋文帝之時,詔頒其救駕功勳敕封為開國駕前三大將軍,然三山國王天賦聰穎兼具神仙骨格,視人間一切榮華富貴究非久遠之福,逐於季春之月封印留書星夜退隱於華山,自力更生,研修正果,以渡殘年。

        宋太祖開基,劉鋹拒服,王師南討,潮州守備王侍監赴祈於三山之神前,果然風雨如傾,雷電交作,霹靂一聲,屋瓦皆響,嚇退鋹兵逐北,南海乃平。迄宋太宗興國四年,太宗御駕親領王師征伐北漢流寇劉繼元,被困於太原城下,忽賭三位金甲神人揮戈躍馬嚇退賊眾,師逐大捷,寇魁劉繼元乞求降服,凱旋之日太宗詔詢救駕功勳壯士,即有旌旗出現於城上雲中提書曰潮州三山神,宋太宗乃明認舍人,賜封潮州揭揚三山神為:

連國士   清化鎮守巾山-為威德報國王。

趙國士   助政鎮守明山-為明肅寧國王。

喬國士   惠威鎮守獨山-為弘應豐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