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年代:

 

西元1760年
清朝乾隆二十五年
區域: 台北縣新莊市
等級: 三級 
性質: 祠廟

地址:

臺北縣新莊市興漢里新莊路340號

新莊武聖廟,創建於清朝乾隆二十五年(西元1760年)係當時新莊紳士胡焯猷等董事倡建。連大師雅堂先生在「新莊武聖廟,係再清朝乾隆二十五年,由共生胡焯猷在興直堡新莊倡建,祀漢壽亭侯關羽」,新莊武聖廟建廟之初,興直堡【新莊舊稱】為台灣北部首闢大鎮,自然該廟亦是淡北地區最大武廟。

本廟奉祀漢壽亭侯關羽,是北台最早的關帝廟,與慈祐宮、廣福宮並稱為 新莊三大廟之一。   

武聖廟坐東北,朝西南,為三開間三進兩廊之縱深式廟宇,正殿供奉關帝, 左右有周倉、關平陪祀。

(關羽就是關公,信徒稱"關聖帝君",他是三國時蜀漢的大將軍,為人正義稟然、盡忠效主),後人稱譽關羽一生行事,五德兼備,五德指的是:" 千里尋兄日仁、華容釋曹之義、秉燭達旦之禮、水淹七軍之智、單刀會之信 "。前殿後檐尚有同治四年之左蟠龍柱與右蟠龍柱,雕工精 美,左蟠龍柱刻有「同治乙丑年瓜月」。廟內仍留存不少古物。重要的有同治七 年(1868年)縣丞郭志緯所撰之重修、置產二木碑文,嵌於第二進左右側牆。重 修碑聯文曰:「石基遵舊制,藻采煥新觀」,碑文敘述武聖廟修建原委。置產碑 聯文曰:「地以人傳也,神唯德附之」,碑文記述張穆等捐獻置產的始末。又有 古神位多座供於後殿,如王承烈縣丞、獻業施主張氏祖考妣、鄭六、文衡帝君等 。亦有不少匾額聯文,據聞乃名人所留,如沈葆禎、張書紳(大龍峒孝廉)等。

武聖廟的建築與其他廟宇最大不同地方是它的大門上不畫門神,原因是關聖帝君本身就是武藝高超的人,所以不須門神來保護,而不畫門神,大門上卻佈置有 108顆的門釘,門釘原來的功用是在遮掩門板上的釘頭,現多做為妝飾用。而 108顆是九的倍數,九為最大的吉數,
此種是遵循古制的門扇作法。

民國三十四年十一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光復,重歸祖國懷抱,萬民騰歡,新莊地方人士,仍倡議重修武聖廟,歷經三年,廟貌恢復舊觀,美倫美奐,翌年,組織管理委員會,可惜功能不彰,形同虛設。事變前後,廟祀荒廢,軍隊駐進,古蹟遭受破壞迨盡。至民國四十六年地方人士又組織新莊武聖廟梵誦團,以董廟祀,並奉朔望之課誦。在歷任團長及全體團員通力合作下,經之營之,廟譽漸隆。

供奉神明

主祀:關聖帝君

配祀:梓童帝君、倉頡夫子、文昌帝君,堪稱是一座允文允武的廟宇

廟前附祀馬使爺祠(祀關帝坐騎赤兔馬,現改稱部將祠),前殿供奉民族英雄關聖帝君、岳武穆王,後殿供奉文昌帝君、朱衣公、魁星公、倉頡夫子、關聖帝君先代神位。是新竹市民耳熟能詳、文武雙全的文昌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