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建年代:  西元1735
清乾隆十八
區域: 台北市松山區
等級: 市定
性質: 寺廟

地址:

臺北市八德路四段761號

松山慈祐宮沿革:

松山慈祐宮原名錫口媽祖宮,又稱松山媽祖廟,創建於清乾隆十八年(西元一七五三年)。話說當時有一福建省泉州籍行腳和尚,俗名林守義,法號衡真,雲遊四海,好結善緣,由湄州攜奉天上聖母分靈金身四處渡化世人。雍正末年(西元一七三五年)渡海來台,經滬尾(今淡水)登陸後沿途托缽化緣,乾隆二年(西元一七三七年)行抵錫口創設崇奉,當地地方士紳多系泉州同鄉,眾皆推誠響應他的善行,加上先民皆為崇敬媽祖的虔誠信徒,遂群起倡議立廟奉祀。當地居民集資建廟,募捐達十餘載,於乾隆十八年正式興建,建廟建材均由福建採購渡運來台,歷時四年終於完峻。從此確定媽祖宮為當時錫口十三街庄居民精神皈依之所。

一般媽祖廟都是向海洋或河川的,溯其緣由乃因媽祖是漁民的守護神。但慈祐宮卻背水朝山,坐北朝南,相傳是「鯉魚穴」風水絕佳,在堪輿學上,錫口街狀似鯉魚,北面濱基隆河,南面又和大尖山(大炎山)相對,有水火既濟之意。關於鯉魚穴之記載,在《松山慈祐宮重修落成建醮紀念》一書中是這麼說的:「錫口地理系得真正龍脈,穴結鯉魚躍波之勢,自淡水河劍潭分流至松山長壽橋下再分一小支流,環彎曲之區內,此地
形成鯉魚吉穴,頭臨大江似躍波之勢,聖母廟宇遠在乾隆年間擇地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