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資訊 地方特色 鄉土誌

 

地理資訊

      

    本鎮耕地3,472公頃,農業人口25,420人,約占總人口30%之多,因此,本鎮物產豐富、民風純樸。近年以大規模綜合規劃二十區段、六種發展型態。調整高經濟作物栽培、提高品質及附加價值,更增加現代化產銷設施,以達到精緻農業的目標。韭黃、蘿蔔乾、金蘭西瓜、苦瓜等,成為本鎮特產。農村文物館收集十七項七百多樣舊時代生活用品及器具,來說明生活演進的歷程,並懷先祖的智慧與耕耘。

7.jpg (11458 個位元組)2.jpg (12627 個位元組)


 

地方特色

 

一、紫雲巖

     紫雲巖位清水鎮鰲峰山麓,正殿為兩層樓建築,左右各有一座鐘樓,廟頂為金黃色琉璃瓦,正殿主祀觀音菩薩,殿內有清同治3年書「慈庇兵戎」之古匾一座,正殿後方有花園一座,園中立有乾隆34年所立的古碑及廟後堤防重修紀念碑一座,頗具歷史意義。

二、韭黃

     清水鎮專業栽培韭黃已有三十年餘年,目前栽培品種為呂宋種,每年農曆十二月開始育苗,至翌年六月可連續採收三年,收成8到9次。

 

 

 

鄉土誌

 

  明末開拓的清水鎮 台中縣清水鎮,是早在明末就已經開發的,處處可見的古蹟和古物,都是最具體的證物。 清水鎮原名牛罵頭,是一個來自平埔族的地名。到了日據時期,由於此地有一座大大有名的觀音廟紫雲岩,日本人牽強附會,想起他們的京都也有一座稱為 「清水觀音」的廟,便一廂情願地把此地改為清水了。 當年日本人喜歡拿其本土的地名套用到台灣來,當然是由於他們也有思鄉之情的緣故,類此的地名,目前在台灣島上仍然多不勝枚舉,而大多數人卻糊裡糊塗地照單全收,似應斟酌。

    一到清水鎮,第一個受到注目的對象,必定就是屹立於鰲峰山麓的紫雲岩。據說,該廟是早在明鄭時期就已經草創的,正式擴建為廟宇是乾隆十六年(西元一七五一年)的事,後來屢經改建,目前五層樓閣的壯大殿宇,則是民國六十一年(西元一九七二年 )重建的。 紫雲岩的觀音佛祖聞名全台,如此靈驗的菩薩,民間免不了對祂有種種神奇的傳說,以下的兩則,便是迄今仍為清水地方人士所津津樂道的,姑妄聽之,無傷大雅。

  相傳,清康熙元年(西元一六六二年),有一位不知名的瓦匠從泉州來台,準備前往神岡,自海邊一路行來,經過紫雲岩的現址時感覺累了,便在一棵大榕樹下憩息進食,當時他耽心污瀆了神明,就將身上所帶的觀音佛祖護身香火袋懸掛於樹上,等到歇畢繼續上路,卻把香火袋忘了。一年後,有一天夜晚,此樹突然發出燦爛的光芒,當地的百姓越看越奇,白天大家結夥前往一看,原來只有一個香火袋掛在樹上,別無他物,到了夜晚,又是燦光四射,一連數夜皆是如此,百姓於是知道此乃神物,便紛紛膜拜,也果然有求必應,紫雲岩便這樣蓋起來了。還有一段傳說也很有趣,據說,紫雲岩的廟宇落成後不久,漳泉械鬥發生,漳州人以葫蘆墩(今豐原)一帶為據點,泉州人則以海線一帶為地盤,互相殘殺不休。有一次泉州人失機敗退,漳州人乘勝攻入鰲峰山嶺,推進到紫雲岩附近時,突然有一位身穿純白方裙的婦人騎馬出現,還率領著大隊女兵,手執寒氣逼人的寶劍,威風凜凜擋住去路,漳州人望之生畏,紛紛回身逃竄,泉州人則乘機反擊,最後終於反敗為勝,保住了家鄉。事後,大家盛傳那位白衣婦人就觀音佛祖顯靈,由於此一奇蹟出現,使得漳泉之間自此烽火永息,和平相處。

  目前,紫雲岩所收藏的匾聯很多,像咸豐年間的「天臨海鏡」匾、同治三年(西元一八六四年)的「慈芘兵戎」匾、光緒年間的「五蘊光明」匾等,都很有價值。其中「慈芘兵戎」匾由於與戴潮春之亂有關,尤其受到重視。在紫雲岩附近的調元宮,又稱三仙宮,也由來頗久。此廟本來是早期客家移民的信仰中心,供奉粵東的鄉土神三山國王,玉日據時期沿海的客家住民遷往東勢後,日本官府將此廟交給泉州籍的住民管理,他們竟將三山國王神像的臉塗上不同的顏色,改裝成劉備、關公、張飛「三仙」來供奉,也居然擁有大量的信徒,香火茂盛以迄於今。這是過去客家廟被改變用途的一個顯著例子,類此由「三山國王」搖身一變為「三仙」的實例,在嘉義和宜蘭地區還很多,都是當地開拓過程的見證。紫雲岩正門的對面,有一座同樂軒,是中部地區最有名的北管劇團的所在,供奉我國優伶所崇奉的西秦王爺,該軒由來已久,一向以樂器、行頭的優異而聞名全台。

  清水鎮現存的古宅,也頗具觀光價值,特別是社口的蔡元順厝,更值得參觀。該宅是當地望族蔡家的三房與五房的住宅,規模壯麗,所使用的磚瓦、木材、石材,都是第一流的,在清代的台灣可以說是首屈一指,連著名的板橋和霧峰林家都望塵莫及,從大門上所書的「還我讀書」四個大字,更可見當年屋主的雅致。可惜,過去美輪美奐的建築,現在即大多傾毀了,只殘留一門兩亭,以及少數幾處斷垣殘壁,供人憑弔。清末有名的富豪蔡蓮舫,便是這個家族三房的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