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的分類

以分類地位而言,蜜蜂屬於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昆蟲綱 (InsccLa)、膜翅目( Hymenoptera )、蜜蜂科 (Apidae)、蜜蜂屬 (Apis)。蜜蜂屬之下的蜜蜂種類,全世界只有四種。分別敘述如下:

  1.        大蜜蜂:學名為 Apis dorsata Fabricius 又稱為巨形印度蜜蜂、印度大蜂 (gaint honey bee large honey bee ) 或岩壁蜂、岩蜂 (rock bee )

  2.        小蜜蜂:學名為 Apis florea (Fabricius),又稱為矮蜜蜂、印度小蜂 (dwarf honey bee; little honey bee )

  3.        東方蜜蜂:學名為 Apis cerana Fabricius,又稱為東方蜂、東洋蜂 (eastern honey bee)。通常 Apis cerena Apis indica 視為同種,因而也稱為印度蜂。我國學者稱之為中國蜂、中華蜜蜂、或更簡化為中蜂。

  4.        西方蜜蜂:學名為 Apis mellifera Linneac 又稱為西方蜂、西洋蜂 (western honeybee)。早期我國由國外引進的蜂種大 多數來自義大利品種,因而多以義大利蜂稱呼。學者們對於蜜蜂的分類持不同看法,有些學者分為五種、六種,我國昆蟲分類學專家馬駿超 (Maa, 1953 )分為二十四種。有關蜂種的研究,以Ruttner (1975, 1976, 1988 ) Brother -Adam( 1983 ) 二人的貢獻最大,其報告值得參研。

蜜蜂的分佈

  Michener(1974)認為蜜蜂原產地在歐亞及非洲,包括太平洋的島國,如日本、臺灣、菲律賓及印度等地。對於蜜蜂的原產地,學者仍有很多爭議,但是大蜜蜂、小蜜蜂及東方蜜蜂原產於東南亞地區,則是大家所公認。美洲、澳洲及紐西蘭地區沒有原產蜜蜂,該區的蜜蜂皆由其它地區所引進。

蜜蜂的原產地:

1.大蜜蜂及小蜜蜂:

  此二種蜜蜂原產於亞洲的南部,包括其間的島國如斯里蘭卡、印度東方諸島及菲律賓群島(Michener,l974)。大蜜蜂的分布在南亞、東南亞及中國南方的廣東、廣西及雲南等地。東方的界限可能越過澳亞之間的華萊斯線(Wallace line)到凱島(Kei Island)東力的提摩(Timor),最西的分布不十分清楚,可能到阿富汗及巴基斯坦,不超過巴基斯坦境內的印度河。垂直分布自海拔 1,000 公尺到1,5001,700公尺之間。小蜜蜂分布的東方界限在印尼,最西到伊朗東部及阿拉伯半島南方的阿曼( Dutton and Simpson1977 )。菲律賓的大多數島嶼及喜馬拉雅山區都沒有蜜蜂。小蜜蜂的垂直分布最高可達1,500公尺 ( Free1981 )。菲律賓的大多數島嶼遍布東方蜜蜂及大蜜蜂(Morse,1978)。阿曼的北方及伊朗的南方只有小蜜蜂,沒有東方蜜蜂及大蜜蜂分布,這是二個特殊的情形。

2.東方蜜蜂:

  東方蜜蜂的適應溫度範圍較大,分布地區較廣。原產地東方的界限起自於日本,西方到伊朗的東部。也有學者認為到伊朗、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界。南方起於熱帶的印尼,北方至中國大陸的烏蘇里。Morse(1978)認為蒙古地區也有東方蜜蜂。Ruttner(1975)發現產於 亞洲北方、阿富汗及喜馬拉雅山區的東方蜜蜂,體型較分布於南方地區為大。

3.西方蜜蜂:

  Michener(1974)認為西方蜜蜂原產於歐洲、亞洲西部及非洲地區(不含沙漠地區)。向東的分布可達伊朗的西部及波斯灣。伊朗境內的沙漠及山脈是天然的界線,便西方蜜蜂無法越界。阿富汗、中國北方及蒙古的山脈可能是阻止蜜蜂向東方及南方分布的屏障。但是在蘇俄發現西方蜜蜂使許多學者無法解釋 ( Morse,1978)。地中海東岸與高加索之間地帶的西方蜜蜂,體型較大,因而Deodikar 推論西方蜜蜂可能源自於喜馬拉雅山區的東方蜜蜂 (cf. Ruttner1975)。雖然東方蜜蜂及西方蜜蜂兩種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但是無法雜交,確實是兩個分離的種(Mauland Ruttnercr,1969 )

蜜蜂分布的近況

  西方蜜蜂已被引進到世界上所有的養蜂國家,如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 、中國大陸、臺灣等地。引進到亞洲地區的西方蜜蜂,在某些地區繁殖的不甚理想,可能遭到嚴重的蜂滿為害之故。西方蜜蜂的非洲品種生殖情況良好,尚未有引來亞洲地區的報導。Morse(1978)認為或許把西方蜜蜂的非洲品種引種到亞洲地區,比引進西方蜜蜂的其他品種更為理想,因為他們的特性能適應於亞洲熱帶區的氣候及環境。其地三種蜜蜂分布的變化較少,近年來日木、韓國、中國大陸已經逐步用西方蜜蜂取代東方蜜蜂。1980年代中國大陸的蜂蜜能進入世界蜂蜜市場,是靠大量飼養西方蜜蜂的結果。benton 18801905年曾嚐試把亞洲的蜜蜂引到北美洲。他們對大蜜蜂比較有興趣,因為大蜜蜂的體型較大、產蜜量很有潛力 ( Rootl974)。實際上大蜜蜂的產蜜量比西方蜜蜂要少的很多。東方蜜蜂及小蜜蜂也曾被引到歐洲做研究之用,但是可能同時引進了亞洲地區的蜜蜂病蟲害。Morse (1978) 認為對於亞洲蜜蜂的病蟲害瞭解不夠深入,不宜引種到其他地區。

蜜蜂的生活及行為

  蜜蜂是一種營社會性生活的昆蟲,數至數萬個體共同棲息於一巢中,儼然一個大家族,井然有序,亦繞富趣味。

蜂群的組成:

  蜂群大小因棲環境與季節而異,由數千隻至數萬隻個體所組成,蜂群中包括一隻蜂王(queen),少數雄蜂(drone),其餘皆為工蜂(worker)

1.蜂王:

  一個蜂群中,只有一隻蜂王,繁殖後代是他的職責,在蜂王台內完成發育,從卵至新蜂王出房共需十六日,即卵期三天,幼蟲期五又二分之一天,蛹期七又二分之一天,新王羽化後首先的工作便是巡視全巢,毀其他的王台,刺殺其蜂王,如蜂群有分封趨勢,則工蜂對其他王台會加以保護,阻止蜂王搗毀。

2.雄蜂:

  雄蜂較蜂王及工蜂為粗壯,口器及足皆未羽化,故不能在花中採集花蜜及花米刀,在蜂群中不負任何工作,其唯一功用是與女蜂王交尾。蜂群通常在春末夏初之際繁殖雄蜂,數目視蜂大小及巢情況而不同,數百隻至上千隻不等;巢脾因而修補,雄蜂房較多.雄蜂從卵至成共需時二十四天,雄蜂房之封蓋較突出,出極易辨別。

3.工蜂:

  工蜂雖亦由受精卵發育而成,但育幼蜂對其照料不若對蜂王幼王幼蟲那樣周到,僅在孵化後的頭三天內飼餵蜂王乳,自第四天起就只餵蜜與粉混合飼料,因為這種飼料營養不如蜂王乳,缺乏促進卵巢發育的淚素,因此工蜂羽化後卵巢內微管數甚少失去正常的生殖能。工蜂擔任巢內巢外大量的工作,尤其在繁殖季節(春末夏初之際),甚為忙碌,壽命極為短暫,通常在四十天左右;越冬前羽化之工蜂壽命較長,可達半年之久。

  網址:http://home.kimo.com.tw/bee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