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此介紹文引用於  淡水風情  非經過同意*請勿轉載使用

淡水地名由來有四種說法,至今仍無定論

凱達格蘭族語"談談"之音譯,"談談"者

半淡一半鹹的意思。台灣北部多雨,從基隆下到這裡就止住了

所以叫"雨尾",後來變諧音滬尾。扈尾,扈就是不扈,是先民用石塊築

扈捕魚之方式。扈尾者該地區捕魚集中地之尾端,後演變成滬尾。

周明德先生說澹者水勢極大也,明史有載:中有大溪,流入海水澹故其外名淡水。
淡水名稱由來:淡水鎮舊稱滬尾,相傳是由臺語諧音「雨尾」演化而來,意指當年觀音山和淡水河一帶下雨,到了此地便不下了,後因往昔有興盛的淡水港

而改名為「淡水」。

水歷史
~~歷史 

淡水早期為原住民「凱達格蘭族」聚居之地,明朝中期,漢人跟他們交易毛皮、
金沙、硫磺。因港闊水深,扼河口要衝,又有大屯山阻擋強勁的東北季風,非常
利於船泊。17世紀初期,世界爭奪海上霸權之後,即引發西方強權國家紛紛前來
,建立東、西航運的中繼站。自此,一場縱貫3、4百年,先後由明朝、清朝,及
荷蘭人、西班牙人、英國人、法國人,乃至日本人等,一起構築的紛雜歷史在此
上演,淡水一躍登上國際舞台,成為閃閃耀眼的明星。而他們在淡水依據本國的
建築樣式或軍事需要所建立的據點,則成為今天的歷史遺蹟,造就現今這個處處
充滿異國風味與台灣傳統混雜的浪漫淡水。今天在淡水,中正老街上,既有漢人
的「福佑宮」、「龍山寺」、「祖師廟」等百年民間寺廟,更有西洋式的尖頂教堂
、日本式的木造房屋及水洗剛性樓面。分據在大屯山餘坡「五虎崗」上的,有清朝
砲台、日本人開闢的高爾夫球場,西班牙、荷蘭人先的紅毛城及英國人的領事館等
,而優美、恬靜的埔頂洋樓區,就位於其旁的淡江中學、真理大學內。

 

~~未來 

就如當年取代對岸八里的航運地位而竄起,淡水在歷經繁華之後,也因本身河口
的淤塞,二次大戰後,淪為小漁村。走入歷史原是她的命運,但大台北地區生活
結構的轉變卻帶來了淡水新的生機,淡水以其先天的資本-河港、古蹟、山城、北
海岸觀光,和淡水人創造新小吃的能力,在捷運線通車後,應合大量都市休閒需求
,再度受到從所未有的重視,未來的淡水,前途無限可觀。
 
今天一聽到「淡水」,通常是指位於淡水河河口北岸,面積70多平方公里、人口快要十萬、台
北縣29個鄉鎮之一的淡水鎮。但是古時候「淡水」指的卻是整個淡水河流域和今日大台北一帶
,更早之前甚至是指整個台灣北部。今天的淡水鎮,從前只是一個小村落,叫做「滬尾」。為
什麼後來的滬尾會變成淡水呢?那是因為後來滬尾成為大港口,就變成「淡水」的大門戶,大
家就把滬尾和淡水並用,直到日本政府統治時,就正式改用淡水來取代滬尾了,到後來大家反
而就把滬尾這名稱給遺忘了。

淡水的名稱當然和淡水河有關,但是滬尾又是什麼意思呢? 那可真是眾說紛云,有人認為台語
「滬」「雨」同音,而淡水又常下雨,所以跟多雨有關;也有人說上海簡稱「滬」,所以這個
名稱跟兩個港口的航運有關。不過較可靠的卻是另兩個說法:一、說是原住民語詞,因為有設
施叫「石滬」,在石滬尾端的村莊,自然叫做「滬尾莊」了。今日沙崙海邊還留有一些石滬,
漁民就叫它「石滬角」,而且最早的地圖,滬尾莊都屬在今天的沙崙一帶,這些都被拿來做這
稱設法的註腳。

不過,滬尾這名詞現在已經很少人用了,但若還有老人在講「滬尾街」,他通常就是指今天的
中正路。

製作-隊長陳怡均-----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