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201013日,校長生於花蓮縣壽豐鄉水璉部落(今花蓮縣壽豐鄉水璉村)族名是帝瓦伊.拉一斯(Tiway Rayis)。其中帝瓦伊是祖父的名子,意思為「祭典」之意,而拉一斯的語意則為「打戰」來自於外祖父。據校長所說,父親的祖先是來自西部的撒基拉雅(sakiraya)人-原居於台南的平埔族西拉雅人-而母親則是南勢阿美族人,所以他是具有撒基拉雅血統的阿美族人。
         

         在幼年時期對校長影響最大的人,是校長的祖母。祖母的名字為若多固.撒耘(Rotok Sayion),因此後來當校長回復原住民姓名時,便以撒耘為家族的姓,可見得校長的追思。校長的祖母不但是一個長壽之人,且身體硬朗與記憶清晰。在祖母的故事的薰陶之下,校長不但習得阿美族的神話、歷史、文化、器具、俗諺與生活知識,並在潛移默化之中,增加民族文化的認識了解;培養民族自尊的自信維持。

         而生長在頭目家,父親的地位也給校長帶來與其他阿美族人不同的經驗。校長曾經對我們說,能夠當選頭目的人一定需要具有以下的條件。第一、須符合年齡階層(阿美族分為9個年齡階層,只有在青壯年的4-6階層才能作為頭目)。第二、記憶力良好:頭目具備有一般人不知道的祭典知識,有時候程序繁瑣,需要有良好的頭腦。三、有足夠的財產,頭目每年至少需要舉行一次盛大的酒宴,所以足夠的資產是必要的。

          此外還有一些條件如雄辯的能力,用以說服與教化族人;公正與指揮的能力,可以排解族人紛爭;善於捕魚與打獵,可為族人表率;對於祭典的熟稔,可代表族人祭祀。在這個環境之下,校長有更多更深入接觸阿美文化的機會,也奠定校長足資成為阿美族文化運動領導人的重要基礎。

          在求學的啟蒙階段,正處於日治台灣的末期。和當時的多數台灣小孩一樣,校長入學時已經九歲了,當時為西元1939年。初入水璉番人公校(現在的水璉國小)。西元1941年,則轉入明治國民學校(現在的明禮國小)入小學三年級,由祖母照顧。當年正式日本政府推動「皇民化」運動如火如荼的時候,老師幫校長改了個日本名字木原武一。到了五年級,因為美國不斷對台灣轟炸,迫使校長回到鄉下的水璉國校(現在的水璉國小,當時已改名),完成國小學業,畢業時正是西元1945年,也是台灣光復前最後一屆畢業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