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篇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北部篇 | 中部篇 | 南部篇 | 離島篇 | 年表 | 參考資料

熱蘭遮城(安平城)
普羅民遮城(赤崁樓)
台灣府城
安平小砲台
億載金城
鳳山舊城
旗後大砲台
鳳山新城
恆春城

鳳山新城

鳳山新城
鳳山新城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變,南部莊大田響應,兩次攻陷鳳山縣縣治(今左營),事後,清廷乃遷鳳山縣治於陂頭,植刺竹以為城垣,並建縣署,是為「新城」。

 

 

 

昔日鳳山新城的大東門外
昔日鳳山新城的大東門外

  嘉慶9年(1804),知縣吳兆麟以石建六座城門,六門門壁上皆繪有龍虎圖案,以壯聲勢。

  一般而言,縣級的城牆只有四門,鳳山之所以多了「東便門」,實在是因為本地變亂甚多,由於縣署及火藥庫位於城東,在軍事用途的考量下及便於官眷的疏散,所以另開了一個小東門。

今日的訓風砲台
今日的訓風砲台

  道光18年(1838),知縣曹謹在新城城門上加建城樓,並在城牆四隅築砲台六座,城外開挖濠溝。咸豐4年(1854),南路參將曾元福將原刺竹牆垣改為土牆。外圍仍環植刺竹,但土牆於光緒18年(1892)倒塌,地方官員乃命人重修。日據時代,城牆及城門均遭拆除,至今只剩東便門及城外濠溝留存。

今日的澄瀾砲台
今日的澄瀾砲台

 

今日的平城砲台
今日的平城砲台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