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島篇
台灣的城門與砲台 北部篇 | 中部篇 | 南部篇 | 離島篇 | 年表 | 參考資料

澎湖紅毛城
媽宮城
澎湖的砲台
西嶼砲台

澎湖紅毛城

1622年荷蘭人登陸澎湖,遭到居民的反抗
1622年荷蘭人登陸澎湖,遭到居民的反抗

  從明朝末年開始,澎湖即為僥倖之徒所欲染指之地,西方「大航海世紀」開展後,又成為各國勢力角逐的擂台,凡欲進取台灣者,亦莫不以澎湖為跳板。小島上城池與砲台之更迭,正是這波海上爭霸戰的最佳見證者。

 


  明嘉靖年間,浙江海盜林道乾據澎湖,都督俞大猷率兵討伐,林道乾避走台灣。俞大猷在此築「暗澳城」(文澳,位於馬公市西文里),並駐軍守之,是為台澎地區城池見諸記載之始。清乾隆年間,暗澳城遺址尚存,今則已難尋其蛛絲馬跡了。

  十六世紀為西方發現新航路後之殖民勢力擴張期。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後,由韋麻郎(W.Van.Waerwijck)率船隊趁明軍巡防空隙,佔領澎湖。其後雖在清廷諭令下退走,但荷蘭為了與中國及遠東地區貿易,仍時時窺伺這一地區。

荷蘭人所繪的澎湖地圖
荷蘭人所繪的澎湖地圖

  1622年6月29日,荷蘭艦隊司令雷爾生率軍抵澎湖,時值澎湖明軍因潮汐緣故之撤守期,未遭抵抗即兵分兩路於媽娘宮(今日的馬公市)與白沙瓦硐兩地登陸。其後掠漁船六百艘,充為運輸工具,並強迫當地居民築城。據史籍記載,當時為築城而遭虐死之勞工達一千三百餘人。

 

  雷爾生所築之城堡為四方形,每面各約56公尺,備有堡四座,設砲29門。因澎湖缺乏石灰,故以黏土為材料,外以木板竹枝圍繞,以防崩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