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佑宮

  沿著車來人往的淡水老街走著,很難不注意到從嘉慶元年就一直守候著淡水的三級古蹟-福佑宮.面對著昔日人聲鼎沸的淡水碼頭,看盡淡水數度的繁華與滄桑,依舊是沉默不語的靜觀其變.

  由於福佑宮的對面是海港,因此福佑公所供奉的主神為保佑船民的「天上聖母」,也就是俗稱的媽祖娘娘.傳說在中法戰爭之時,法軍進犯滬尾,因清軍眾寡懸殊,便向媽祖請求庇蔭.媽祖顯靈指揮作戰,軍威大振,一舉擊敗了法軍.當時台灣巡撫劉銘傳將事情經過傳奏給光緒皇帝,皇帝一看.龍心大悅,勒頒「懿天昭佑」金匾一面,至今仍高高懸掛在福佑宮的正殿.作為萬民的信仰中心,福佑宮也的確庇祐百姓兩百餘年了,由如今香火依然鼎盛的情況看來,當初乾隆加封媽祖「福佑群生」的諡號,也算是不負乾隆皇帝的期望.

  福佑宮是北台灣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寺廟,但由於被整修過多次,價值性已不高,於是僅被列為三級古蹟.由右門踏進(龍()進虎()出),望向地板可看到表示歡迎的門制磚,接著映入眼簾的不是精緻雕刻的龍柱,而是樸質無華的石柱,上面還刻有捐獻建廟者的姓名以表感謝之情.福佑宮是口字形的建築,第一廳為三川殿,從外觀看來,中間抬得較高,燕尾齊,左右門低,外門整體看來像個川字;第二個為主祀殿,為供奉主神之殿;尚有中間的東廂、西廂及兩邊的過水形成一個口字.福佑宮被興建的年代,是人心淳厚的年代.人民只求平安及安定的心理,便真實的反應在廟內建築上.因此,福佑宮沒有精緻的雕刻及緊複的巧飾,但正是那股簡單而莊重的感覺,反而更吸引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