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全景(約西元 1905年左右)
歷史
1875年: 清未開始設置「台北府建設臺灣。
1884年: 台北城牆完工,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開創臺北城為現代化格局。
1895年: 中日甲午戰爭後簽訂馬關條約,台灣被迫割讓給日本
1901年: 日治時期,台北建築更發展蓬勃,這些成果顯現在巨大建築物的風特色與地點上充份襯托出臺北作為首府的優越地點,陸續建著名建築物,如臺北車站、總統府,台北賓館、監察院、公賣局、省立博物館、士地銀行、台灣銀行、臺鐵舊舍等..
1905年: 為配合臺灣縱貫鐵路通車,總督府鐵路部,特地在火車站對面,建立一座直營的鐵道旅館,法國文藝複興時代哥德式建築的鐵道旅館外觀非常華美,內受外賓讚譽,可惜這棟建築在二次大戰時,遭受盟軍戰機蟲炸成廢墟。
 
土地買賣過程
1969年: 臺灣省鐵路局籌集經費進行多項重大建設,決定處理火車站前的土地(現在大亞百貨和新光人壽保險摩天大樓現址)
1971年: 台灣退出聯合國
1972年: 中日斷交,不動產行情一片淒慘政府協調新光人壽,國泰人壽,亞洲信託和世界開發公司(亞信關係企業)參加投標,希望穩定人心
1973年: 元月四家公司以總金額新臺幣3.2億元合資標得,四家公司抽籤,新光人壽抽中忠考西路,館前路口的四分之一土地(七百七十坪)
1976年: 國泰人壽將士地賣給新加坡華僑,新光人壽透過館道買下這塊土地成了新光摩天大樓的現址,新光人壽開發這塊士地,碰上不少難題,因為這塊土地中央有畸零地,影響整塊士地的開放,新光以近二億元驚人價碼成交買下,創下國內地產界有史以來的記錄。
1990年 新光摩天樓與建施工三年,整棟大樓地下挖了二十八公尺,一度挖斷日據時代埋設的自來水館,造成地層下陷,附近房子龜裂,新光以購買取代賠償,七億元成交,平均每坪近三千五百萬元的價格,亦又創下國內最高單價房地產記錄。
民國78年2月開始動功,歷時四年又十個月才竣工,並於82年12月23日正式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