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發展史

灣,一個以農業起家,為基礎的現代工業國家,在歷經了荷蘭人,明鄭成功父子及日本殖民和現在中華民國政府的領導、統治後,使整個農業體制顯得更多元化,也因為每個時期的農業發展取向和重點農作物都不盡相同,也讓台灣的農業史呈現更多彩繽紛的景象。

在這篇屬於台灣作物種植演變的報告中,將近代台灣分為三期探討,以更了解農業發展史與農民辛酸淚:

(一.)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895~1945)-

本佔領台灣後,即採取「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基本策略,在台灣只求發展農業,尤以蔗糖和米榖為重要,以生產日本所需的糧食,來支持日本對世界的侵略戰爭。糖方面由於台灣自然條件不適宜發展糖業,但日為求白糖之供應安全,仍不惜成本在台建立製糖事業,並引進日本資金積極發展現代化糖業,每日約可產糖六百公噸,新式糖廠的製糖量已佔總產量的百分之87,各項生產技術均有長足進步,也顯示日本資本家獨佔台灣糖產的決心。

在稻米,日本既興建水利,增加耕地中的水田面積來增加總產量,也在改變品種,以日本的蓬萊品種取代本地的在來品種,稻米品種的統一,也有助台灣米在日本市場競爭力的提昇,而蓬萊種在總產量上所佔的優勢,也表示日本在台灣實施的稻米政策是相當成功的!

(二.)光復後~~~~

復以來在政府賢明的政策領導下,加以農民胼手胝足的辛勤耕耘,使農業有其輝煌的成績,享譽國際,並提高了農民所得,消除了農村貧富的差距,達成「均富」。在光復後,稻米依舊為台灣最主要的農作物,並在65年創下歷來稻米生產量之最高紀錄

在日據原為主要糧食作物之一的甘藷,由於光復後稻米出口減少,國內可供消費的稻米數量增加,民眾遂減少食用甘藷,甘藷用途由食用變為飼料用為主,產量也就逐漸減少。

至於蔗糖在光復初仍為主要出口農產品,為國家賺取珍貴的外匯,對經濟發展有相當大的貢獻,但由於失去日本的優惠市場,加上國際糖價長期低迷,生產成本過高,使台糖陷入困境,一方面減產,減少外銷,開發新產品,也開使從事企業化養豬事業,為其主要營收之一。

水果方面,香蕉大量出口,使台灣有香蕉王國的美名,而另外芒果,荔枝,龍眼等在產量和品質也都有顯著的改進。

此外,也引進蘆筍、洋菇和洋蔥,大量生產後外銷,成為主要出口農產品,而蔬菜也在農業中逐漸扮演重要角色。除了這些,也開始有人企業化畜養牲畜,如牛、豬、雞,漁業也開始開拓外銷市場,前景頗為看好,也足見這時期各項經濟活動都正在起飛,準備開啟另一個新時代。

(三.)現在~~~~

前,台灣已經成功的申請進入WTO國際貿易組織了,各種可能因此會受到影響的產業都在努力轉型改變,農業也不例外,為了可能接踵而至的衝擊,也都擬出因應措施。目前米飯依舊是台灣人的主食,但由於速食店和麵食在坊間的相繼興起,稻米的需求量也大不如前,現在農業們所種的多以經濟作物為主,往昔佔多數的種食作物也退居次位,各式各類附加價值高的蔬菜、水果多取代了以往一整片的稻米田精緻型農業將為疲態的農業經濟帶來一綠生機,希望能帶動另一波的農業發展,使之煥然一新,更能面對加入WTO的重大潮流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