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哥作畫的身影
領導者工作室
2002年第三屆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資訊

我們的網頁  : 三角涌文化工作者-李梅樹 ; 備用網頁
我們的學校  : 台北縣立鶯歌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計劃完成日  : 二○○二年2月1日
指導的老師  : 資料處理科二年忠班-鄧美華 師
小組的人數  : 共五個,四男一女
平均的年齡  : 十七歲
連絡的信箱  : mouse_1229@pchome.com.tw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我們參加的類別: 地方人物領袖
地方社區說明 :
  古早的台灣,廟和榕樹是分不開的。而廟前往往有一個大廣場,我們叫做廟埕。沿著淡水河溯流而上,來到大漢溪,便有三峽溪和橫溪匯流。三條溪,水流湧湧圍出了一個起起伏伏的三角形地帶,那兒就是三峽街庄最初的發源地,現在叫三峽而當時人稱三角湧。在那兒,也有一座有名的廟和大廣場…
研究計劃概要 :   李梅樹李大哥,一生除了追求美術本土化的歷程外,更有實際從政且奉獻鄉土的行動。除了其美術方面的創作過程及重建三峽祖師廟的貢獻,還有較鮮為人知的政治生涯方面,李大哥不單只是位熱土的畫家,更是為鄉土奉獻其大半生命的地方人物。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李大哥的藝術與政治生涯仔細的深入報導,讓人們不只是認識持畫筆的梅樹阿公,更讓人們曉得當初李大哥對地方發展的實際貢獻及作為,反過來想想這塊逐漸變調的鄉土。因為曾經有這麼一個肯為地方爭取建設及祖師爺家蓋的美輪美奐的梅樹阿公,使得現在的三峽發展為觀光勝地,也讓祖師廟成為舉世聞名的"東方藝術殿堂",李大哥實在功不可沒。
我們的網路環境: ADSL寬頻網路(512k/s)
我們克服的難題:

1.組員們在時間方面很難配合。

2.因過晚報名,所以可工作日少(90年12月25日)。

 解決方法  :

1.一人兼兩人用,每人都盡力的奉獻自己的所能

2.由於已大致明瞭研究內容走向,且資料已越臻完善,所以對於時間上的問一一題,已不是問題了

我們大家的心得:

蛙:重新認識了這塊土地;學到了更多團隊的技巧

澔:這次的網頁製作讓我學到很多團隊合作的默契

豪:雖然中途才加入,但是我也學習到了很多事

Pooh:有志者事竟成∼∼

Mouse:想不到要做這樣的網頁,需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和精神∼∼真的好苦!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我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我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學到了什麼技巧:   最大的收穫莫過於學到如何整理資料且排成有用資訊的技巧!也學到了課程內所沒教到的如:攝影機的操作、錄音機的操作、時間規劃的技巧…等。
用到的團隊概念:   我們運用了分工的理念,我們雖然只有五個人,但每個人所做的事卻是當做十人在用。因為我們的資料雖多,採訪資料也齊全,館方也全力支持與配合,但由於每個人的時間不能完全配合,所以改採回家作業的方式來共同完全計劃!這是個很棒的理念!
如何清楚特定概念:   由於李大哥是一個鄉土畫家且又涉足政治界,而且對於鄉土又充滿了奉獻與關懷之情,在研究計劃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更加了解何謂:地方人物領袖 的涵意!也就是說,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也被自己的作品給上了一課,一門有關於:地方人物與領袖  的課程。
與學校或班級結合:   由於,班上的需要是與我們的計劃無關的,所以,應該不算是與需要結合。但,也正由於現在的社會世風日下,很多人多半置身於混沌之中而不知,只注重於物質享受之上,所以,我們的研究計劃如果成功的話,也許多少能讓人們看看過去的人是如何為鄉土盡心盡力,讓人們好好想想自身的未來目標, 為自己定個方向。也就是說,我們是為了"不需要"而產生需要。
發現教育上的問題:   目前的教育制度,只教學生們向前看、向遠看,不重視於地方的地方意識,以至於很多學生不愛自己的鄉土,也不曾去關懷過自己的鄉土。試想,一個連自己的國家不愛的人,如何能為國家做事呢?所以,若是再不提倡鄉土風情的話,恐怕…台灣若是不團結的話,如何能站起來?
學校地方上的角色:   鶯歌高職,位於鶯歌鎮內,也唯獨全國只有我們學校設有陶瓷工程科,以學校在地方上所扮演的角色來看,我們學校是唯一發揚鶯歌陶瓷鄉的學校。也是一所為了傳承陶瓷藝術所存在的學院。
對網路影響的心得:   這得見人見智。我們的主題,雖然也滿多資料可以在網路上取得,但由於我們後來發現網路上的資料重覆率過高,且也幾乎是互相抄龔的,所以,大半的資料,都是我們實際採訪和翻參考書藉所得來的。其實,找資料的工具很多,不見得網路會最好,而是在於實際了解的程度,我們能拍胸脯保證,我們的研究計劃,會是網路上所無法媲美的!!
我們使用了這些資訊科技來完成我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用了哪些工具:

PC電腦.電話.數位攝影機(兼相機).數位錄音機.掃瞄器.口頭採訪

軟體:Dreamweaver 3.0、PhotoImpact 6、FTP、 Cool 3D 3.0

書籍:李梅樹作品展、三峽寫實-李梅樹、李梅樹百年紀念特展專輯、李梅樹一一一與三峽祖師廟、李梅樹教授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傳紀文學第八       十卷第二期

協助單位:李梅樹紀念館

 如何使用它們:

軟體   :為製作網頁工具

書籍   :提供研究內容

錄音機  :錄下採訪的內容

掃瞄器  :掃瞄書籍的圖片

協助單位 :支援我們相關的資料

數位攝影機:照相兼攝影

 由誰來提供 :

硬體   :由隊員林暐澔提供

軟體   :學校科辦處提供

協助單位 :地方人物紀念館---李梅樹紀念館

 最有價值的是:

PC電腦和數位攝影、錄音機

1.電腦為製作網頁最主要工具 2.數位攝影、錄音機為記錄採訪資料的有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力工具

我們用什麼方法透過個人接觸來扮演我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我們透過我們的同學林芷渝來與我們的地方人士進行接觸和訪談。

  而我們先以親自造訪兩次,於第二次造訪時向他們透露我們的專題計劃內容,之後再以電話聯絡,告知我們將於第三次造訪時進行正式的採訪。而這次的採訪,我們便以芷渝同學來與他們(李大哥的兒子們)進行採訪。也於此次向他們說明我們的計劃所要表達的詳情,讓他們明瞭轉而支持我們的想法,也盡力的幫助了我們(借我們書本、透過他們來告訴我們李大哥的生平與愛護鄉土的想法)。

一一一一有趣的小故事:受訪人李景光先生,在侃侃而談時,好像在和我們聊天一般,所以…常常聊一一一一到偏離主題有點遠的地方去,這個嘛…能讓他感覺和我們採訪時有如長輩對晚輩聊天一一一一一一一的感受雖然不錯,但…卻也讓我們花了更多時間來整理"資料"!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如何改變了地方:   我們的專題研究,也許談不上改變了地方,但至少,我們讓李梅樹李大哥的後代了解到:還是有人關心於地方文化與地方事務的。 畢竟,關心於自身鄉土事務的青年們…可算是少之又少的了。也至少,若是我們的研究計劃能榮獲名次的話,我們可以讓現代人看看,與過去前人的經驗比較,自己是如何的可嘆呀。
 與別人有何不同:   與眾不同之處…以每個研究性質的組織來說,我們的Team可算是最小的組織了,只有五個人的小隊。而且以實際行動來說,我們能真正做到讓地方人們重新看待鄉土之情的省思能力,也許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至少我們起了個頭,而不是只有做而言而無起而行。有了個開始,鄉土就會有希望。
 產生了什麼影響:   通常人們對於李大哥的第一印象便是手持畫筆的畫家,但在我們的網頁裡,我們會讓人們對李大哥有更深一步的認識;李大哥不只是一位藝壇界的巨星,更是一個對於鄉土擁有高度熱情與無悔服務於鄉土的服務領導者,我們要介紹的李大哥,會是一個身兼 畫家、政治家與教育家的多方面的領袖,不是只是一個畫家而已。
 得到了什麼回應:   我們得到了李梅樹念館的人全力的支持,不管我們需要什麼資料,他們都會給我們,不管是用講的、借書給我們,還是送我們書。
我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1. 李景光先生、李景陽先生、李景文先生。(提供了我們很多書籍上沒有的資料)
        2. 小楊同學(製作LOGO、提供攝影人物)
        3. 我們導師  鄧美華 師(提供了大半以上的書籍資料)

特別感謝李梅樹紀念館提供了許多資料 (書籍:參考資料 、口述資料、明信片、圖片)若不是他們或多或少的協助,我們的計劃惟恐不會如此順利完成了

發現、教訓、和驚奇
發現:李大哥不僅只有對美術方面有貢獻,對鄉土建設、祖師廟的重建、政治等方面都有貢獻,也對三峽地區觀光有極大的貢獻,要不是李大哥主持祖師廟的重建、長福橋的興建…等,三峽地區哪裡有今天繁榮的景象,要不是李大哥當初有遠見的建設,我們哪裡有屬於自己國家的文化塊寶!所以說,李大哥一生,不是只有藝術上的抱負與成就,同時也對三峽產生了極大的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