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水庫周圍境內寺廟眾多,如:明德宮、永春宮、普光寺、明崇寺 、法明寺、東善堂等,皆是村民的信仰中心。 |
☉普光寺 | |
普光寺地處山巔,居高臨下,俯瞰明德湖,翠嶺環繞,碧波蕩漾,意 境令人神馳。 |
開山祖智心師父(原名謝差妹),12歲隨祖母吃齋禮佛,雲遊經過此地 ,發現山中有清泉異常甘甜,認係仙水可治百病,乃取水回家給父親飲食 ,父親痼疾竟霍然而癒,因遵父命長大至此建寺奉祀觀音菩薩。 |
18歲出家於獅頭山勸化堂修行,31歲返此自建茅 屋安奉佛祖,後因路人經過此間突患腹痛,以香灰和 泉水引之立癒,從此靈泉仙水聞名遐邇,信士日多, 乃邀請師父道宗老和尚前來協助。 於民國32年改建土磚瓦房,民國62年再改建。 |
☉永春宮 | |
永春宮座落於明德水庫上游的一座小 島上,創建於道光27年(西元1847年),民國 49年曾奉內政部審定為古蹟,目前由縣政 府列管維護。 |
道光年間,有粵東墾民羅育光兄弟五人,由原 鄉浮海來台,墾殖於仁隆,並在目前宮址所在的「 石凸仔」奉祀觀音及關公,祈求神靈保佑。咸豐初 年,因故與附近豪強發生爭執,而被火燒一空。 咸豐10年重建,並定名「海棠宮」,當時正值 瘟疫流行,鄉民無處求醫,該宮的靈方,救人無數 ,而香火日盛。光緒27年重修,更名為「永春宮」 。 |
民國59年明德水庫落成,為配合觀光事業發展,除重修殿宇擴建廂房 ,方便旅客住宿外,並建吊橋聯絡北岸,永春宮遂成明德水庫的重要旅遊 據點之一。 |
☉明德宮 | |
明德宮創建於道光二年(西元1822年),為 頭屋鄉年代最久遠的古廟。相傳先民移墾此 地時,原住民常出沒其間,騷擾墾民。 |
有一次,墾民林庚夥同節義兄弟八人到老田寮抽籐,被原住民圍殺, 情況危殆,林等人立即跪地,祈請民間最崇信的關恩主救助,說也奇怪, 霎時間,風起雲湧,天昏地暗,關公顯靈,嚇跑原住民,眾人感激之餘, 遂在現址蓋廟,奉祀關公,並定名為「明德宮」。 |
台灣光復後,政府更改不雅地名,經地方人士張東水建議以廟名「明 德」為地名,老田寮因而更名為「明德」。明德水庫落成後,「後龍水庫 」改稱為「明德水庫」。 |
文字資料來源: 書本∼ 茶鄉毓秀頭屋鄉、頭屋鄉誌、苗栗縣寺廟文化之研究 |
網路∼苗栗縣頭屋國小—山城風情、 苗栗縣頭屋國小—茶葉故鄉 苗栗縣九湖國小—風景名勝、 苗栗縣九湖國小—古蹟寺廟 |
圖片資料來源: 「茶鄉毓秀頭屋鄉」、「頭屋鄉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