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林田山的伐木基地,日本時代稱做「森阪」,日語發音「摩里沙卡」,語意為一個長滿森林的山坡。本地曾是原住民部落森阪村的一部份,台灣光復後才改稱為「森榮」。

森榮位於萬里橋溪出山口南邊的河階台地,海拔一七八公尺,面積約十四公頃,屬花蓮縣鳳林鎮管轄。此地離花東鐵路的萬榮站、花東公路約三公里,距花蓮市區約四十公里,一九三九年八月,日資的台灣興業株式會社,在此成立砍伐事務所,以林田山為名,之後就通稱「林田山林場」,居民皆習稱為摩里沙卡。

初始,林田山的技術人員大部份來自阿里山、八仙山、太平山三大林場,有日本人、閩南人、客家人等,管理階層都是日本人的天下。戰後,大陸籍人士取代了日本人的管理階層,而此時也開始加入了原住民的勞動人口。

林場興盛時,人口數曾達一、二千人(流動人口尚不計),但在停止伐木,不再生產木材後,人口急速流失,據一九九七年三月十二日鳳林戶政事務所的記錄,森榮裡現有的戶口登記數為一一二戶,人口三四二人,但實際在此居住者只約八十多人,且泰半是年老的林場退休員工

我想由森榮里人口數的變遷,即可看出林田山發展的興衰!「滄海桑田」,走一趟林田山,細細品味,就彷如看到了一個人生命的興衰起落!

記憶的年輪

1918 第一次初步檢定林田山初步計畫。
1913 興業株式會社成立。首任所長為明石庄吉。徵收旅社為辦公廳,並搭蓋福利社、工寮、鐵路(森阪線、溫泉線)、索道(溫泉至大觀)。
1940 全縣運輸啟動木材運送。
1948 創員工子弟學校。醫務室、理髮室成立。
1950 員工子弟學校改為長橋國小森榮分班
1953 成立幼稚園。
1954 幼稚園改建:森榮分班改為森榮分校。康樂村宿舍落成。中山堂、旭亭建立。
1958森榮國小成立
1960四月製材場大火,整場幾乎全毀;十二月趕修護完工。
1961成立消防隊。
1972高登發生大火。
1988森榮國小栽撤
1996四月花蓮縣立文化中心舉辦「藝術歸鄉」藝文活動。
1997一月林田山文史工作室成立
1999五月舉辦『林田山一甲子』慶祝活動。國民美術班成立。

林田山林場開發簡史

林場創設於民國28年,為經營管理林地,及利用林地,而開發採伐林田山事業區林木,配合經濟政策及供應羅東紙廠為造紙原料,歷經變革,今隸屬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萬榮工作站。 林場在日據時代為「臺灣興叢株式會社林田山砍伐事業所」,台灣光復後由國營之「台灣紙業公司」接管經營,民國43年政府實施耕者有其田政策,開放民營,施於民國47年復因股東會之議決,實施分場分營,當時由臺灣銀行所持之公股為主,力招部份民股 ,組成「台灣中興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分得羅東紙廠與本場。本場在新公司領導下,生產量歷年均有增加,惟森林保國有財產,所採伐之原本悉交林政當局處理,而適於造紙之低品等木材,則配售本公司,運往羅東紙廠為造紙原料。民國61年3月之森林火災,集運設備損失慘重,復舊困難,於次年62年改隸省林務局木瓜林區管理處林田山林場,72年又更名為林田山工作站,78年7月1日起因林業政策需要改為公務預算單位,由原林田山工作站、鳳林公作站及 玉里林區管理處光復工作站合併更名為萬榮工作站

今後努力方向為:
1、建立林業行政新體制。
2、更新森林經理及保安林經營計劃。
3、加強森林資源培育與集水區治理工作。
4、保護森林及設法提高林地之綜合利用。
5、加強自然生態保育工作。

回首頁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