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畫網站的相關資訊

1、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大會網址)

2、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鑄強國小)

3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 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4、 學校:鑄強國民小學
5.縣市:花蓮縣花蓮市

5、老師或班級:蔡順祈、蔡順來、江思慧

6、多少學生參加這個專題研究計畫7人

7、他們年紀是:10 ~11歲

8、專題研究計畫聯絡Email信箱: tsc2186@ms41.hinet.net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123第六類:歷史古蹟類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

社區的形成或因經濟因素、或因政治因素,也或因歷史發展所致。然而社區是地方民眾共同生活的地方,大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卻是可以確定的。
「摩里沙卡」是一個純粹因林業發展所形成的社區,他因為林業快速發展而吸引了許多人到此謀生、定居於此,卻也因為伐木政策的改變,而使社區人口急速流失。
現在的森榮社區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如何利用舊有資產重新定位,確是重要的一個課題。利用此次網頁比賽,將現有問題拋出,也希望能對林田山有些許的幫助。

3、專題研究計畫概要:

網界博覽會參賽消息一出來,便由班上挑出具有文章寫作能力文字輸入迅速網頁製作基礎的學生,並定出網頁研究類別、主題及隊名。
接著便開始相關人士的採訪、資料的蒐集及文章的邀稿。並實際帶學生至林田山參觀,讓學生有親身經驗、加深學生對研究主題的了解。
待資料蒐集,告一段落後,便開始利用電腦課或課餘時間教導學生將蒐集到的圖片、整理好的文字資料作影像處理、及網頁架構的編輯。最後,也請學生製作個人網頁及感謝卡片。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

學校目前是班班教室及各辦公室、教師休息室都有電腦,且都可上網。另外有二間學生用電腦教室及一間參與亞卓計畫研究教師專用電腦教室。
本校使用中華電信ADSL上網,不管上傳或下載資料都相當快速、方便。
另外,學生家裡則是使用撥接上網,速度較慢。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由於我們研究的主題,網路上提供的資料可說少的可憐,我們只能實地去採訪搜集資料,但研究目標物離我們又很遠(約四十公里),所以大都犧牲假日前往。
(2)們剛開始對研究主題並非很了解,可說是邊做邊修正邊調整,直到後來較了解了,才能定出研究細目,並確實掌握研究方向。
(3)我們的七位組員中,有四位是學校直笛隊員,幾乎早自修和午修的時間都被佔滿了,我們只能利用片段時間或放學後來指導學生相關技能。所以我們的工作是零碎的,到了後段,要花較多時間統整。
不過,後來我們還是一一克服了。

6、心得箴言:

蔡順祈老師:凡用心過必留下痕跡。
蔡順來老師:路因為你的勇敢前進而不斷延伸。
江思慧老師:給孩子機會,就是給自己看到孩子成長的機會。
胡競文同學
這是我們學習的一小步,卻是成長的一大步。
林上鈞同學
有忙碌有辛苦更有收穫
馬健凱同學我們把作品完成了,真佩服我自己。
許秀慈同學不要怕困難做了就對了
王芷芸同學含淚播種微笑收割。
張艾蓉同學just do it
黃若軒同學我們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1、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目前學校非常重視統整課程的安排,藉由網界博覽會網頁比賽的參與,就是一個最好的統整課程範例。

從研究中,我們可學習到文章寫作能力、編輯的能力(語文教育);整個研究計劃流程的掌握、研究經費的概估(數理教育);如何去採訪、如何去應付、如何與組員共同分工合作形成一個有力的團體(人文素養教育) ;網頁影像處理及編輯(藝術及資訊教育) ,凡此等等,都是我們驗收的到的學習成果。

再者,藉由本次的研究,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塊屬於花蓮的土地,屬於花蓮人共同記憶的土地,我們因參與而學習,因學習而成長,因成長而熱愛,我們已經在學習中達到了「鄉土教育」的學習目標。

因參與而學習,因學習而成長。成長的是一種價值觀,我們不再以事物新舊來判斷其價值;而是懂得藉由接觸,了解而去感受其內涵,體驗一個生活環境隨時可能因為一個外在因素而興盛,也可能因為一個政策而沒落,懂得珍惜現在,也知道包容過去,這是種「文化教育」

網頁研究過程中,老師扮演的不再是一個權威的傳授者,而可能是一個與學生一起成長的帶領者,老師不是永遠的專業,需要不斷的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這是「終身學習」概念的延伸。

2、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

在網頁專題研究過程中,我們使用電話來聯絡採訪事宜;使用錄音機來保留我們的訪談內容;使用數位相機或照相機來取得我們所需的圖片資料,再用掃描器把我們的影像下載,轉存進電腦,最後利用Photoimpac影像處理軟體來處理我們的圖片、word來輸入文字資料、Dreamweaver網頁製作軟體來完成我們的網頁研究計畫及作品。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本隊參賽的都是五年級的學生,而我們接觸的對象則包括:前森榮國小校長、林田山文史工作室負責人、文化局局長,出身於林田山的人士以及對林田山有所注意或研究的人。

在研究計畫開始,我們利用電話來聯絡採訪對象,確定時間、地點,並事先擬好發問條,以便採訪用。 訪問時,我們準備錄音機,錄下訪談內言,回校後再重新整理,我們也用數位相機照相機,拍下我們和受訪者的合影。

像個小大人似的和一些我們不認識的人,介紹我們的研究計畫,不僅我們不習慣,渾身不自在,連受訪者也深覺不可思議,似乎「研究工作」是屬於大學生的專有名詞,怎麼會輪到我們小學生來做呢?不過在詳細告知後,他們也深感佩服,並給予我們極大的鼓勵和協助。

由開始的生疏到後來的逐漸熟悉,我們成長了,不僅是知識上成長了,連我們看待事情、處理事情的觀念、態度,甚至能力也都成長了。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由於,我們所做的主題走過風華─摩里沙卡,對於老一輩的人而言,他們是熟悉的(但也逐漸模糊),對於新生代,則是一個全然陌生的名詞。 藉由本次的活動,除了可讓學校學生有機會認識這處林業園區,更可讓他們了解林業的發展,對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的環境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對鄉土的關愛需從認識、了解開始,我們的研究讓組員有機會認識這塊他們既熟悉卻也相當陌生的土地,藉由網路傳播的無遠弗屆,我們相信我們要達到的推廣目的是可以達成的。

5、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

當我們組隊成軍,定出研究主題後,即有家長主動提供資料,並義務要幫我安排相關人士讓我們採訪。
再者,接受我們專訪者,訪問完後,還會推薦其他人士讓我們採訪,也因為這樣,原本許多我們意想不到的資料,也因此紛紛出籠,充實了我們的研究內容
還有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校長非常熱心,只要他手上一有任何相關資料或有關林田山的訊息,就馬上通知我們,甚至還安排出身於林田山的一位退休校長讓我們採訪,都使我們感動不已。
一個研究計劃,需要付出相當多的人力、時間、精神,非以團隊合作之力無以竟其功,曾經給予我們協助的,我們點滴在心頭。

6發現、教訓、驚奇

寫到這邊也是我們研究計劃快完成的時刻了。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想法,也有些建議,在此一併和大家分享:

(1)誠如文化局長所言,東西的價值絕不能以新舊來判斷,而應以其內涵是否具有保存性、教育性及延續性來衡量。台灣充斥著一群短視近利的人,保有全省唯一完整林業園區的林田山,在他們看來,或許只是荒蕪二字。然而,若我們不懂的珍惜,待林田山的風貌,精神真的消失不見了,再來追悔、抱憾,那時候來得及嗎?

(2)對於具有歷史空間意義的地方,我們保有它,延續它的方法 、是在既有格局風貌中,加上可以融入其中的整修或搭上新建物, 絕不能粗鄙的隨便擺上與原物不相襯的東西上去。要知道,老東西之所以有價值,就在於它的獨特性,與眾不同。

(3)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團隊的力量是驚人的,只要有老師引導,有老師願意給學生嘗試錯誤的機會,相信孩子的表現都可以讓人大吃一驚!

(4)「愛它,就不要破壞它本隊希望藉此呼籲,喜歡林田山的人,到林田山欣賞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時,「除了風景,什麼都不取;除了足跡,什麼都不留」。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