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網界博覽會

_______

開封宮.包公廟

 


專_題_研_究_計_劃_網_站_的_相_關_資_訊


1. 連結至閃電騎兵隊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連結至閃電騎兵隊學校的首頁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89年12月31日

4. 學校:大寮國小

  縣市:高雄縣.大寮鄉

5. 老師或班級: 朱聖發(四年級忠孝仁信共4個班)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7位(初期有13位)

7. 他們的年紀是:10∼11歲

8.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be0120@gcn.net.tw

 


專_題_研_究_計_劃_總_覽


1. 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歷 史 古 蹟 類

 

壯觀的包公廟
雄偉壯觀的包公廟

2. “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下淡水溪(現在叫高屏溪)的下游,有一塊平坦的沖積平原。

  先民在此落腳,用蘆葦、蔗葉搭起簡陋的草寮,慢慢出現了溪埔寮、潮州寮、頂大寮、下大寮...等地名,後來才合稱為「大寮」。一直到現在,大寮鄉內仍可見到許多稻田、蔗田、玉米田...

  鄉民多務農,民風極淳樸。鄉內的國中小,多是依村名來命名。如永芳、忠義、潮寮、大寮...等。鄉內有一著名的「大發工業區」,由於管理得當,從未傳出任何的汙染或災害。

 

3. 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全台灣最大的包公廟(開封宮),在大寮。 

  包公廟(開封宮)始創於民國58年,當初只是一間民宅,是林姓村民家中的祠堂(忍善堂,最初原名覺善堂),主祀包公。於民國56年,神蹟顯靈,於眾目睽睽之下,以清香隔空疾書。於是忍善堂便在眾人的努力下,擴建成今日雄偉壯觀的--包公廟。 

包公顯靈真跡
包公顯靈實證

  讓大家對包公、開封宮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是我們的第一要務。 

  由7位活潑可愛的小朋友共同組隊,在家長同意、配合、支持之下,我們分成了四組(採訪、影音、資訊、文書),經由實地探勘、訪談、上網、去圖書館等方式,收集包公廟的各項資料。經由老師的指導下,將我們的資料整理並製成網頁。

 

4.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全校目前採用 ADSL 上網,頻寬有 1.5MB 。校內共有兩部 Server ;一部是 NT Server ,另一部是 FreeBSD ,我們所蒐集到的資料都會先擺到 FreeBSD 上面。電腦教室內有37部電腦可供學生使用,每一部都可以上網﹔印表機也是直接掛在網路上,任何一部電腦都可直接列印。另外,各處室也都有電腦可以上網。

 

5. 我們克服的難題

  資料龐雜,蒐集、整理均十分不容易。廟雖不大,一磚一瓦,其來有自。每每在訪問過廟裡的師父、師姊後,又會挖掘出許多隱密卻重要的資料。像包公主殿(前殿)內的龍柱,它並不是木柱,也不是石柱,而是一體成型、精雕而成的銅柱;五佛殿(中殿)門窗上栩栩如生的金色雕飾,則是原木雕鑿後,鍍上金漆而成。

  查到的資料裡,其中有部分相互矛盾。考證不易,須實地探索,並請教地方耆老,幫忙考據;透過奇摩站等搜尋引擎查出包公廟內有生動的二十四孝的壁畫,其實,上面畫的是包公生平的奇聞異事。包公廟內並沒有二十四孝的壁畫。

  學生才剛接觸電腦,網頁製作十分困難,指導老師在這一部份費了很多心思。為不影響學生課業,必須犧牲早自習、午休時間,偶爾還必需用到週三下午以及休假日。老師雖擬定好研究計劃及方向,但同學如果真的不願、感到疲累、或是無法再繼續做下去,還是可以退出。換句話說,我們要克服的最大難題,其實是:自己!!

  原先共有13位小朋友的閃電騎兵隊,到12月底,竟有6人因為各種因素而無法繼續參加下去。學生給自己的壓力有多大,由此可知。堅持到底,除了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心血,更要有強韌的精神力,才能完成這份專題研究!!

 

6. 心得箴言

  一間廟的價值,不在於祂的宏偉;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於他的表象。
  其背後所隱藏的涵義,才是我們應該去探知、珍惜的。

 

 


專_題_研_究_計_劃_要_素


1. 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包公廟前的巨大金獅
包公廟前廣場的巨大金獅

  在三年級「社會科」教學的過程中,在「鄉土教學」的課程中,社會老師曾帶領小朋友實地去探訪包公廟,小朋友對包公廟有濃烈的興趣。經由鄉土教學,使我們更了解我們生長的社區環境。一年後,小朋友們升上了四年級,參與這個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所主辦的比賽,更可以加深我們對社區的感情

  在研究過程中,學生們共分成四組(採訪組、影音組、資訊組、文書組)。

  在整個活動裡,有家長、校長、老師、包公廟內幹事的支持,主任委員及許多香客給我們十分窩心的鼓舞,讓我們深切的體會到大家對我們的期望。我們也十分努力的去收集與包公廟相關的影片、圖片、書面資料,在採訪的過程儘量全程錄音。為了使整個專題研究計畫能順利的完成,需強調「團隊分工合作」,每個人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行有餘力,才能去支援其它人。

  每次出發到包公廟之前,採訪組要和大家一起擬定要查的問題。

  為了將研究成果製成網頁,學生必須學會網頁製作以及圖形處理。雖然一開始學生幾乎都不會操作電腦,但在兩週後,大家都學會上網、存檔、列印;接下來練習照相、將聲音轉成 wav 檔、掃瞄,也是兩個禮拜內統統學完。很累,卻很有成就感。查書、打字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上網去抓別人的資料卻只需要幾秒鐘。這就是資源共享吧?我們今天努力整理好的資料,放上了網路後,別人要查用就非常便利了。這也就是社會進步得那麼快的原因吧?透過網路來學習會不會更有效率?當然會!

  今日的老師不是「十項全能」,偶也會有被學生考倒的時候。尤其在網路環境如此成熟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透過「網路」迅速獲取最新的資訊!要當一個跟得上時代的老師,上網、使用電腦變成了不可或缺的一項重要因素。而這次的比賽,正好是磨練電腦功力的好機會!!

  「古蹟」的維護、傳承,是一件十分艱難的工作。他是人類歷史、文化的縮影;在探訪的過程,我們體會到:興建、保存一棟古蹟,需要投注許多人力、許多經費;毀損、破壞卻往往只在一瞬間。但這是我們所生存、活動過的痕跡啊!豈可輕言放棄!

 

2. 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包公廟的側面全景
包公廟的側面全景

  首先,全體隊員先背熟26個英文字母,熟悉鍵盤,每天利用電腦將自己當天的心得感想紀錄下來。然後是上網練習使用搜尋引擎查資料,並申請電子郵件信箱。電子郵件信箱最後並沒有發揮太大的功用,因為大家天天見面,直接交換磁片就ok了。

  採訪組利用電腦設計問卷、通訊錄。放學後利用電話訪問包公廟的幹事、主任委員、建築設計師(打到台北的長途電話喔!)。並負責統計及整理填好的問卷的內容。

  老師準備了麥克風,影音組準備了錄音機照相機,配合採訪組,在採訪時錄音,並轉錄成 wav 檔。同時並負責將照片,運用掃描器掃進電腦裡。後來,借到數位相機,影音組就放棄了掃描器。數位相機實在是太方便了,同時更可以省下一大筆底片費及沖洗費。不過,包公廟的舊照片還是得靠掃描器,掃描的效果比相機翻拍的效果好很多。當然,數位相機跟掃描器都是學校熱情贊助的。本來還要用V8錄影的,可惜它壞了。

  文書組負責整理、收集、保存隊員的筆記。同時,文書組還在網路上找到包公廟一年多前的新聞!真是厲害。利用週三下午跑大寮鄉圖書館借書、查書,再影印給大家參考。為了交換資料方便,我們統一使用「記事本」來打字。

  資訊組是四組裡面最累、但也是最重要的一組,負責網頁製作。除了使用記事本之外,還要學會一大堆的軟體,包括: Word 2000 ( 文書軟體 ) 、 FrontPage 2000 ( 網頁製作 ) 、 CuteFTP ( 非常簡單好的共享檔案傳輸軟體 ) 、音樂半日通 ( Midi編曲 ) 、 Photo Impact  ( 影像處理 ) 、 ACDSee ( 看圖軟體 )。平常文書組將資料交給老師審查過後,資訊組才將報告送上網路。其實,學生平常所做的報告,比送到網路上的那些多了不知多少倍。

 

3. 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建醮時的包公廟
建醮時的包公廟

  此次參賽學生全部都是國小四年級,所接觸到的社區人士有:師長、父母、親戚、鄰居、同學、朋友、廟裡的委員、幹事、建築設計師、建築工人、外地來的香客。

  採訪組透過電話、實地訪談來取得第一手資料。其中還有家長志願幫忙開車接送學生到大寮鄉圖書館找資料、借書。

  感謝包公廟管理委員會、鸞生及服務人員、工作人員,謝謝你們願意花時間聽我們介紹我們的研究計劃。更感謝你們不厭其煩的講解,使學生們對包公廟有如此深刻的了解。

  訪問過程中,用錄音機來錄音。在「包公廟」建醮時,參賽學生透過電話、或是當面邀請同學、親戚去觀賞。這次建清醮是「包公廟」多年來第一次建清醮,加上事前準備及普渡拜拜,前後共七天。社區人士多很清楚,但校內的同學們就有許多人不知道「建醮」是什麼了。經由此次參賽,使同學們對包公廟有更深一層的認識,進而培養愛鄉愛家的精神。

  研究過程中,很榮幸接受國立教育廣播電台的電話連線訪問,使我們有機會向更多朋友介紹包公廟。謹此致謝。大眾傳播媒體的力量是極強大的,節目播出後,我們的電子郵件信箱裡就收到一些網友的來信,留言板上也多了一些留言...。


4. 專題研究計劃對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包公廟前的九龍池
包公廟前的九龍池

  家長剛開始接觸這個專題研究計劃時,許多人認為只要去過幾次包公廟,就可以把這個計劃給做完了。事實上,每一次到包公廟裡去的時候,都會有一些新的發現,每一次都是因為時間不夠,逼不得已才離開。後來,就有家長說了:原來,包公廟有這麼多料!只是一個九龍池,就可以花上好幾天的時間研究每條龍的動作、頭擺的方向、每條龍頭上的角有何不同...等。(最後,老師說:五爪的真龍只有皇帝才能用;一般寺廟內所雕的龍都是四爪的。)

  一開始,廟方告知學生的資料還算豐富;但是在過了兩個禮拜之後,越來越多的問題讓廟裡的委員們覺得:這些小孩子實在是太過認真了!從包公小時候的故事,聊到當官,聊到死後追封,更聊到玉皇大帝、註生娘娘、福德正神的故事,我們都很想聽。可是,廟裡有將近五十尊菩薩(神、佛)。想一想,八仙加上十八羅漢再加上八尊門神,就已經34位了!怎麼聊得完?隨著一次又一次到包公廟造訪,我們覺得愈來愈受到重視,也愈來愈多家長探詢孩子們又「挖」到了那些資料。

  我們打算等專題全部做完之後,到OpenFind、奇摩站等知名搜尋引擎上登錄資料。將來,在知名搜尋引擎上打「包公廟」,就可以看到我們的網站了。在這次研究、探討的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做學問要紮實,做事情要認真負責,這樣才對得起「自己」。短短兩三個月,學生們的心智似乎因此成熟了許多。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包公主殿的門神
包公主殿的門神
福德正神正前方

  我們會常常上網,去看看歷史古蹟組其它隊(當然也包括國中及高中組)的研究報告,從而檢視我們的研究計劃是否有什麼疏漏的地方,正所謂「知己知彼」。很巧的是,國中組還真的有一組的主題也是「包公廟」。

  本研究計劃主要是介紹包公廟,內容幾乎全部都是來自於包公廟。網路上能找到的資料實在是少得可憐。

  

  我們能收集到這麼多的資料,必須感謝大發開封宮包公廟管理委員會總監林芳清先生、主任委員郭明得先生、副主任委員及委員會幹部、顧問,總務部黃春雄先生等許多廟內的重要人士。如果不是他們的協助,我們絕不可能收集到這麼豐富的資料。尤其是「包公廟簡介」、「包公廟沿革」、「大發開封宮包公廟庚辰年科五朝祈安大清醮」這三份文件,使我們迅速對包公廟有一大概的了解。我們本來並不知道有這些文件,是廟裡的陳先生及另外一位阿姨知道我們的研究題目後,主動提供給我們的。

  同時,我們要感謝大寮國小的校長、主任的支持,以及多位老師的鼓勵,贊助我們數位相機、磁片。也謝謝家長提供清涼的飲料、雞蛋糕,使我們有衝刺的動力及體力。除此之外,或許,還要謝天吧?常常在不知道該如何做下去的時候,靈光一現,我們突然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6. 發現、教訓、和驚奇

  門神一直「跟」著你!

  星期日訪問包公廟時,陳先生跟我們說:你注意看門上門神的腳。我從門的左邊走到門的右邊,眼睛一直盯著門神的腳...。天啊!祂的腳尖居然會跟著我們移動!

  包公廟的門神是直接畫在門上,並不是立體的。沒想到,祂的腳尖居然會跟著我們移動!是錯覺嗎?不由得感嘆古人神奇的巧思,是多麼的奇妙啊!

門神的腳尖向著你!!
正面面對門神時
請注意看門神的腳尖
門神的腳尖還是向著你!!
走到門神的左前方時
請注意看門神的腳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