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山岩遺址 人文自然資源豐富

【2000/12/08 聯合報】

記者牛慶福/台北報導

山岩在遠古時期為台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出土物有陶、石、骨、貝器、稻米、木器、草編等,呈現四千年以前生活在台北盆地的人類生活,屬史前文化的新石器時代,民國八十二年二月公告為遺址為二級古蹟。

芝山岩史前文化遺址是台灣地區最早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包括了大坌坑、芝山岩、圓山與植物園文化。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遺物,如惠濟宮北側、西側、南側尖頂與斜坡,有植物園文化為主的文化遺物,公園百二崁入口到雨農閱覽室東側斜坡,發現以圓山與大坌坑晚期文化為主遺物,石頭公廟後方有植物園文化與早期漢人的遺物,說明台北盆地各史前時期的人類都在芝山岩地區居住過。

淡水河流域的古代居民,依時間早晚、分布地區不同,可分為幾個不同的族群,由於不知道這個族群的名稱,通常以幾個代表性的遺址來稱呼,如長濱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芝山岩文化到十三行文化,距今一萬年前的長濱文化屬舊石器時代,以後進入新石器時代,距今兩千年的十三行文化與平埔族屬鐵器時代。

圓山文化出現於距今四千多年前,最早沿著淡水河來台北盆地北半部,在湖岸形成一連串聚落,芝山岩文化稍晚,是農業與漁獵的民族,在今天的延吉街與艋舺也都出現遺址。再來是十三行文化,依舊以農業與漁獵維生,但技術進步,能養活較多人口,是慣於水居的民族。接著是平埔族與漢族。

芝山岩位於台北盆地西北邊緣,為陽明山腳下的孤立岩體,海拔五十二公尺,擁有豐富的人文與自然資源。康熙年間,到士林開墾的居民主要以福建省漳州府移民為主,當時以「圓山仔」來稱芝山岩,後來發現它很像漳州故鄉名勝芝山,而改稱為芝山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