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布農部落

布 農 文 教 基 金 會 簡 介

布農文教基金會創辦人白牧師接受我們這群小記者的訪問,向我們介紹布農部落。

董事長兼執行長:白光勝牧師

創立日期:1995年2月17日

立案字號:台東縣政府﹝83﹞府教社字地135525號

         布農文教基金會創立於西元1995年,是第一個由原住民成立的基金會,成立以來,以經營布農部落的形式,實驗原住民生活風貌、文化傳承、與休閒產業的可能,重建原住民文化,找回原住民的自信心,提供其他族群體認原住民文化的機會。

        1985年,白光勝牧師和妻子李麗雪抱著麥子落土的精神,回到自己家鄉台東縣延平鄉服務,深深體會到原住民工作的千頭萬緒,唯有從部落做起、實踐才是道路,第一個十年以教育為關懷要務,一邊牧會,一邊以教會為據點每天義務為族人小孩進行課後輔導,每年還結合都市大學生舉辦教育營,而1991年成立的布農幼稚園,更開啟了原住民首創的先例,為的是將教育向下紮根。

        另外,白牧師本生罹患小兒痲痹,對於身心障礙者的痛苦更有一番體會,因此即便無任何補助,仍毅然決然於1994年成立了布農身心障礙者及老人工作室,在基金教充裕時,甚是曾養護21位身心障礙朋友;接著又成立文化工作室,期望在擴展族人文化的關懷深度,並創造了族人的經濟能力。1994年起,白牧師試圖尋找一個文化傳承與經濟生機兼顧的模式,布農部落正是實踐希望工程的場域。籌建布農部落的同時,創立了「布農文教基金會」。

        為根本落實原住民的重建工作,予族人自給自足,讓國人深度參與,布農部落目前規劃有部落宿舍、部落劇場、果園區、蔬菜區、花卉專業區、精緻農業區、樹林草原區,並定期舉辦藝術記、河川保育營、青少年獵狩營、部落劇場海內外巡迴演出、戲劇營、兒童編織營、元著名藝術創作研討會,期望藉由有機農業、文化研究、藝術創作、環境保育、公益傳承、青年養成、幼兒教育、老人福利,走向原住民社會發展自主、開創生機的模式,為原住民部落的未來尋找出路。

給布農魚,不如給布農一支釣竿

當台灣的人口是2100多萬時,台灣九族的原住民人口只有三十四萬多一點,而布農族只有三萬多一點,布農族分布在花蓮、台東、高雄及南投縣。當台灣有九族原住民時,台東已包括了六個原住民族群,台東的原住民有阿美、排灣、布農、卑南、魯凱與達悟族,是一個族群多元豐富的地方,台東是台灣原住民集中所在地,每一族的生活、習性、文化、藝術、語言、音樂舞蹈與色彩都有其特色,而台東各地自然景觀仍保持原始風味,值得大家一起來珍惜、保護並休閒體驗的好地方。

台東有高山、海洋、青山、綠水,有豐富多元化的文化。只要在台東的路途中開車,乘車,心裡就充滿著喜悅、心曠神怡,山川河流都是接近大自然的好去處。

青山依舊矗立流水依然常流,這麼美麗的部落青山,為什麼留不住原住民的年輕人就在自己的土地上工作,守護著森林,創作著我們美麗的文化呢?這是我們原住民的無奈,難怪現代原住民的年輕人,對祖先的智慧、母語的美麗都忘了。董祥文牧師的一首創作曲詞(屬於原住民的歌)也是我們許多流浪者的感受:是我丟棄了美麗的青山,是我荒涼家園,是我出賣了祖先的屍骨,是我踐踏了我的尊嚴。原住民的出頭天不但從天上來,需要你我共努力,不有多艱難,也要咬緊牙根,原住民才有希望。

有鑑於上述,白牧師籍用了得天獨厚的天然、人文、土地等資源,成立了原住民第一個文教基金會,並同時籌建了族人共同經營的布農部落,創造了族人就業的機會,期待能給老人身心障礙者文化的工作外,更希望留住部落年青人就在自己的部落土地上工作,所得不僅成為人事費用,同時我們分配教育經費,培育我們的族人後代,文化保存與創作,更是我們的使命、責任,我們的農業將有生機,我們也有河川保育的預算、山林管理的預算,整個山林、河川、土地、公共道路、環境整治都是我們的工作。

有一句名言:「給他們一條魚,不如給他們一隻釣竿」,布農部落就是我們的釣竿與獵場,希望將來有幾百多位的族人,在這裡共同工作,共同參與,一起重建凋零的文化部落。

四年來從無到有的奇妙過程,四年前白牧師的夢要開始編織時,基金會只有兩萬元,四年後的今天在全國各地有心社會人士的參與,一點一滴的水也將成為了大水,這個水源將灌溉我們枯乾的部落。

布農部落歡迎您的蒞臨與贊助,請一起接受我們熱情的邀約!!

<文字資料:布農部落參觀手冊,部落解說員提供>

回布農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