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
【專題研究計畫簡報】
專題研究計畫總覽
參加類別 地方說明 專題概述 網路環境 克服難題 金句感言
專題研究計畫要素
教學與課程 資訊與科技 大使角色 影響與衝擊 社區參與 發現與驚奇
專題研究計劃網站的相關訊息


1. 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 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3. 專題研究計畫完成日期:2000年12月30日

4. 學校:花蓮縣鑄強國民小學
 

5. 老師或班級:  張淑靜、張淑華、唐有毅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研究計畫:五位鑄強國小的學生

7. 他們的年紀是:十一歲

8. 專題研究計畫聯絡Email信箱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


地方領袖與人物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花蓮原來是個原住民的居所,以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為主,花蓮的原名是--奇萊(阿美族地名),從1886年劉銘傳之後才有花蓮的字眼出現,1840年漢人開始居住在這片土地上,如今花蓮的人口大約仍有四分之一的原住民,王天送先生對花蓮的付出關懷是從最偏遠的原住民部落開始到花蓮各個角落,即使是今天年近八十的王老先生,每天仍投入花蓮地區文物的蒐集。小小的後山有了他王老先生,真是豐富了不少。


3.專題研究概述

『王老先生有塊地!依呀依呀喲!……』我們探討的王老先生可比歌中這位王老先生還厲害。 王天送老先生年近八十,學歷不高,在那個時代大概只有初中畢業。 數十年來王老先生對花蓮地區的貢獻實在很難用紙筆來形容。不僅走遍了花蓮的大街小巷,幾乎所有的產業道路都有王老先生的足跡。我們的花蓮縣誌、縣內十餘所鄉土教材館都是王老先生一手完成。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1) 學校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有二間完善的電腦教室,每台電腦都可同時上網。學校的區域網路的網際網路環境是透過一條T1的ISDN連到台灣學術網路。我們學校除了二間完整的電腦教室可以上網外,全校所有的班級教室.專科教室及各辦公室都設有電腦網路的網點,可直接上網。這次使用的電腦最多的是A間電腦教室001~008, 及六孝和教務處電腦 。
(2)家裡的網際網路環境

這次的研究時間很短,所以準備起來很倉促。 放學後、假日期間,家裡的電腦就顯得格外重要。我們五個團員其中四個家中有電腦(當然都能上網),另外一位團員就借用鄰居家中的電腦當做發射基地,這五部電腦所用的數據機都是56K,是透過中華電信的Hinet系統連上網際網路。

5.我們克服的難題

(1)克服時間不夠的難題

   從報名開始到繳交作品團員都感受到時間太少了,因為報名參賽、確定題目之後一切都從零開始。於是大家挪出午休時間、放學自動延後一個小時回家、星期六、日都到學校報到上網查資料、交進度寫 E-mail。 我們的研究進度報告從不間斷,這是我們團隊在研究過程中引以為傲的成果,因為每篇報告都是團員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

(2)克服電腦層面的難題

   五個組員會的電腦技能都是很基本的,例如上網搜尋、寄mail、文書處理、Dream-waver3 ......等,因此許多技巧都需向老師學習,整個網頁的內容、構想由組員負責,網頁最後的修飾才由指導老師幫忙。

(3)克服資料收集不易的問題

這是很大的問題。我們多次造訪王天送爺爺,感謝王爺爺提供了我們所需的資料。

我們也親自造訪花蓮縣內王爺爺一手成立的十餘間鄉土教材館,這些鄉土館分佈於花蓮各地,我們花了幾天的時間才跑完。另外我們也訪問了花師許多教授、地方上的資深校長,還有媒體記者,他們都提供我們相當多的寶貝資料。
(4)克服台語不靈光的問題

我們去拜訪王天送爺爺好幾次,王爺爺台語、日語夾雜,剛開始我們都聽不大懂,還好老師從旁邊當翻譯,後來我們也訪問了幾位校長、記者,他們有的也都用台語交談,所以後來再去找王爺爺,就比較聽得懂了,而且還能說幾句喔!
  

6.金句感言

(1)民民--「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

對年近八十的王老先生來說,這是最貼切的形容。 花蓮南北如此的狹長,但各個角落都有王爺爺的足跡和其精心成立的教材館,對文史的保存或地方的教育都有相當大的貢獻。

(2)小婷--「活到老,學到老」

王爺爺雖然已經快八十歲,但仍然繼續在做研究,每星期看好幾本書,而且都還做筆記呢!這種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

(3)敏瑛--「一步一腳印」

王爺爺到過許多地方做考察,這些地方有溪邊、海邊,也有深山裡,許多地方車子都不能到,王爺爺就帶著水、便當,一步一步的往深山裡走去,所以發現了許多遺址、溫泉....

(4)家妘--「縣有一老,如有一寶」

跟王爺爺接觸後,才知道王爺爺懂好多花蓮的事情,而且有好多故事可以說,其實王爺爺才是最大的寶藏,是活的寶藏。

(5)宣婷--「用愛為下一代紮根」

王爺爺說,要先認識自己的母土,才能產生愛,所以他協助設立了許多鄉土館,希望下一代能認識自己的土地,然後才能愛自己的家鄉。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1) 結合學校九年一貫新課程

在九年一貫的教育改革浪潮中,七大領域、十大基本能力的新課程裡,統整性、大單元的教學,顯得格外重要。 我們研究的題目雖以王天送先生為主題,但內容卻涵蓋了:社會關懷、鄉土教學、文化史蹟……等等,以及王爺爺對地方上的犧牲、奉獻及各項服務,對新課程而言是非常合適的題材。

(2) 配合鄉土教學

王天送老先生是我們鄉土教材的指導顧問,六年級的鄉土教材有一課還特別介紹他呢!透過訪問過程,我們彷彿也上了一課花蓮的歷史文化,對自己的家鄉更加了解。

(3) 結合了整個花蓮大社區的資源   

王老先生所做的各項努力、活動,很多都以社區及教育為主。 在分享和收穫的互動下,和社區文化的交流就非常的顯著,同時在這次的研究過程中,我們團隊也從社區資源裡獲得非常多豐富寶貴的資料。
 
(4) 在這次研究過程中親身經歷了許多做學問的方法


從採訪、記錄、發問……到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歸納資料、團隊研究的這些方法,在課堂上運用到的不多,也很少有機會。這次的研究過程中,讓我們每位團員,親身經歷,對我們而言收獲滿滿。  
(5) 研究過程和現在上課是很不一樣的

簡單的說在學校的課程幾乎都有固定的教材---教科書,所以,我們所學得的知識,也是固定的;這次的研究確定題目後,一切內容都從零開始,沒有固定的答案,可說是各憑本事收集整理並歸納,呈現所有的資料和成果,雖然目前上課方式和我們的研究過程不一樣,但實施九年一貫的新課程後,每個年級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的彈性課,這樣的研究模式就非常合適研究教學和獨立思考學習。


2. 你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1) 錄音機:採訪時紀錄用。
 
(2) 數位相機、傻瓜相機、拍立得相機:每種相機功能不一, 我們所需也就不同。
 
(3) 電話:聯絡、電話訪問。
 
(4) 收音機:收聽台北教育廣播電台定時播放博覽會新聞。

(5) 掃描器:用來掃描照片
 
(6) 電腦軟體: 我們常用的軟體有IE5.0、Dreamwaver3.0、Word97、PhotoImpact5以及Outlook。

 
3.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的博覽會之大使或發言人的角色?
在我們訂這個主題---『鄉土大師王天送』時,心裡就想著:王老師對地方上的貢獻,以及他無私地投入全縣的鄉土教育工作,這些內容把他整理出來,再透過網路的方式傳達到世界上的各個角落。

這段期間,我們的資料從零開始,藉著討論擬定出計畫的大綱,並一同決定研究的主要方向,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我們通常使用訪問、親自拜訪,我們也透過對外發言的方式,讓別人了解我們正在做的事。

我們訪問的人包括了:中央日報記者李建勳、花蓮師範學院鄉土研究所姚誠所長台灣地質界泰斗李思根教授以及十餘所鄉土館的師生和好幾位校長……等等,透過這些人的訪問,他們不僅了解網界博覽會所舉辦的活動,也再一次肯定王天送老先生對地方上的貢獻。

當然在這些過程中,我們也蒐集到一些很感人的故事,我們的團員也在訪問的過程中發生不少有趣的事。基本上,每個團員都有著共同的想法,也就是在這次比賽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盡最大的努力,希望能有最好的成績。



4.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由於我們的作品尚未登錄在網路上(幾乎所有的隊伍都一樣),但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仍然對我們的地方有相當的影響。

 (1)目前在研究過程中對地方的影響

  A、 我們訪問十餘所國小的鄉土教材館,當地的師生和社區的家長都一致的認同鄉土教育的重要性 ,並更珍惜他們的鄉土館及現有資源。

  B、 我們訪問了花蓮師範學院鄉土研究所的所長姚誠教授和台灣地質學泰斗李思根教授,兩位教授和我們提到:他們看了王老師的精神之後,會更投入在鄉土教育和文化的保存工作上。

  C、我們訪問了十餘位校長每位校長都深覺在鄉土教育裡更要貢獻自己的心力。

  D、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親自拜訪媒體記者,他們皆覺得王老師的精神和博學是非常值得報導和大家共同來學習。

 (2)預期作品發表後對地方的影響

  A、 如上述第四點,經過媒體的專訪報導研究內容,相信有更多的民眾會因此而更了解網界博覽會的活動,以及更了解要做一個專題研究的內容和過程,如此一來,必然會形成地方上相當正面的風氣,如關懷社區、注重人文建設……等等,甚至是學習態度、教學方法都會有相當正面的影響。

  B、 作品發表後,除了地方性的媒體為我們專訪的專輯之外,我們亦尋求其他管道接切全國性的第四台及有線電視製作關於本次比賽的訪問,讓更多人了解我們這個地方,有著這樣的專題研究將讓許多上網的人能更深入了解研究計劃的整個過程和成果,相信這樣的正面影響將更大、更深入。

 


5.你們社區中的其他成員是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計畫?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劃能在這樣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從零到現今還算豐富的資料要感謝的人實在太多了。對於這麼多熱心協助參與我們研究計劃的長輩們,我們要說的就是真的很感謝他們,我們想感謝的人如下:
  
  ◎ 花蓮師範學院鄉土研究所所長姚誠教授給與我們相當多有關王老師專業上的訊息

  ◎ 台灣地質界的泰斗李思根教授給與我們非常多有關王老師在學習過程中的經驗

  ◎ 中央日報李建勳記者為我們詳說王老師的生活背景

  ◎ 花蓮縣十餘所鄉土館的師生、民眾為我們精闢的介紹

  ◎ 感謝許多校長為我們精闢的解說

  事實上,仍有很多不知名的地方民眾給予我們相當多的幫助。例如:我們到偏遠的鄉土館或社區時,當地年長的爺爺、奶奶給我們熱情的招呼、說明。當然還有熱心幫忙我們帶路的地方民眾,如果這項專題研究的成果能受到肯定,上述人士實在是功不可沒。



6.發現、教訓和驚奇

  參加了2001年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收穫實在很豐富,在我們整個研究過程中,可說是充滿了新的發現以及驚奇,我們所學習到的有:

(1)發現花蓮之美

訪問過程中我們走訪了全縣9個國小的鄉土教材館,可以說上山下海的,因此我們才知道了更多這片土地的故事,也認識了更多不同族群與各種文物、標本,所以使我們更愛我們的家鄉。

2)發現母語的重要

剛開始我們跟王爺爺交談,王爺爺說的是台語,我們聽不大懂,多半需要老師再解釋一遍,那時我們就覺得我們太遜了,以後我們要多說母語,不然就不能跟老一輩的人溝通了。

(3)從參賽隊伍中發現,今年比去年多了約四百多隊參賽隊伍

可見得教育部推展的擴大內需資訊教育,在各縣市政府的執行下,有著相當明顯的成效,網界博覽會更是受到大家的歡迎與支持  

(4)在研究過程中,擬定主題之後,一切都是從零開始

我們發現研究專題的學習方式和在課堂上幾乎完全不一樣。每次沒有固定的上課內容、學習方式、教學方法,完全是利用小組討論擬定工作、分配工作。 剛開始並不習慣這樣的方式,不知如何開口,到現在只要遇到訪問,每個人都可以霹靂啪啦的問出很有深度的問題,老師在這個研究中所扮演的並不是唯一的主導者,而是整個團隊藉由討論、提問,老師和學生一同成長!

(5)最大的學習-網路世界

這次的研究過程中,藉由網際網路進行研究,大家對網路的感覺就覺得有如阿里巴巴發現了藏寶藏的山洞,而且這個寶藏是可以流傳、分享的,透過網路很多事都可以輕鬆的搞定,網際網路是如此的神奇、豐富。

這次的研究,讓我們印象深刻,不管是在採訪、利用電腦處理文字資料、製作網頁、蒐集資料能力的提昇外,特別是面對面訪問許多知名人物或者是接受訪問……等等,在我們的一生中都將會是難以磨滅的美好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