鶯歌陶瓷發展的特色


  鶯歌是台灣陶瓷發展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從1804年(嘉慶九年)至今已有將近兩百年的歷史。歷經近兩百年的發展,鶯歌陶瓷已形成獨特的地區特色。就技術傳承而言,鶯歌發展了完整的製陶技術傳承,包括中國傳統的徒手成形法和轆轤成形法,以及日是傳統的轆轤技術。到今天,更進而引進了現代的機械製陶技術。在窯爐方面,鶯歌也從最早期的傳統包仔窯、蛇窯、登窯,發展成現代的四角窯、梭窯、瓦斯窯、電窯和隧道窯等。在釉藥方面,除了傳統的灰釉和鉛釉之外,還使用現代的長石釉和熔塊釉,還有技術高超的還原釉和多采多姿的右上彩右下彩色。產品方面,鶯歌有最豐富的陶瓷品種,幾乎包括了全省各地的產品。產品品質的優良也是特色之一。這裡的窯場即使在生意最鼎旺的時候,也從來沒有像南投地區的業者那樣以「搶窯」的方式生產。早期的鶯歌陶器即因品質優良,而受消費者肯定。鶯歌產品風格很精緻。早期的陶器雖然因為民風純樸的關係,產品已實用為主,紋是較少,但仍做的很工整。到了石陶器或瓷器發展階段,無論碗盤、花器或其他裝飾陶瓷,大都做的很精緻,以品質取勝。同樣生產石陶器碗盤,南投魚池地方的產品最多只能相當於北投鶯歌地區的次級品而已。

  就技術傳承方面而言,鶯歌陶瓷具有兩個重大意義。首先是鶯歌陶瓷的發展在整個台灣窯業中,其「資歷」最完整。從最早期移民的時期就開始生產粗陶器,到日據時期進入石陶器的生產,到光復之後繼續發展瓷器產品。和其他地方的陶業比較起來,北投地區只經歷石陶器與瓷器的發展過程,沒有粗陶器的製作﹔南投、沙鹿、大甲、嘉義、台南、高雄等地區指經歷粗陶器的發展過程,並未發展石陶器和瓷器﹔苗栗陶瓷的發展雖然有陶器、石陶器和瓷器的歷程,但其產品種類和其他技術發展,顯然比鶯歌稀薄許多。能經歷全部這一系列陶業發展過程而有豐富內涵的,只有鶯歌一地。整個鶯歌陶瓷史,幾乎就是一部台灣陶瓷史的縮影。

  其次,鶯歌地區代表著台灣陶瓷生命活力。鶯歌的業者富於創造的精神,勇於接受挑戰,勇於創新。由於這裡距離台灣文化中心的台北很近,最新的姿續很容易取得,只要有新產品,新技術,當地業者大都很快的接受,並具體加以落實在生產面,使得鶯歌的陶瓷產品不段的演進翻新。其技術與產品從最簡單的手工製陶,到最先進的自動化生產,不斷地更新,以順應陶瓷發文化展的潮流,使它成為變遷最快的地方。資訊、技術、資金不斷地成長,因而產生輝煌的成就,始鶯歌成為後來的陶瓷王國。「周雖舊邦,其命維新」,似可用來形容鶯歌陶瓷充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