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礦鍊製的主要有三種方式,各別在窟仔間、水庫間和發桶 間作業。這些鍊製場除了由台陽公司經營外,亦有民間經營。
窟仔間又稱上礦間,為煉製上礦或溪中礦砂的場所。
《連結到金礦博物館館長的親自示範》 |
圖4-2-1 上礦鍊製圖 |
發桶間主要是煉製較細的金砂,或是上礦煉製後剩下的礦尾。
步驟一:
先敲碎礦尾,加入細砂及石灰攪拌均勻,一起放入發桶內,加滿水,放置一天一夜。
將桶內的水放出,加入氰化鈉,繼續放置一天一夜,使礦砂溶成液體。
將桶內液體導入置有亞鉛絲的木箱中,則金銀銅等金屬會附著於亞鉛絲的表面而沉澱析出。
加入硫酸使金銀沉澱物溶成稠狀溶液,再以濾紙及棉布過濾出含金屬成分的礦泥。
步驟二:
將礦泥烘乾,然後加入蘇打和硼砂。
倒入坩堝中,以焦煤加熱至1300~1400度,使金屬熔化成液體,將此液體倒入鐵臼中,使其自然冷凝成固體,再敲下底部含金固體(因為金比重大,含金成分將冷凝結於底部)。
步驟三:將含金固體放入除渣爐中,一邊加熱,一邊用風鼓吹冷。
挖到的礦石若屬中、平礦,就先堆放在坑內,等待排班,再送到洞口附近的搗礦場(俗稱水車間),收集和煉製的過程下:
搗礦機主要構造是每架有10支搗杵,搗杵下端穿有鐵沓,以蒸氣機或電動馬達帶動機器,打擊礦石。礦石用人力挑進臼裡,加添清水,使搗杵上下左右旋轉,被搗碎的礦砂和臼中的水變成礦漿,順著水流,礦漿經過濾網,再留到毛毯,此時礦液依照比重大小,依序留在第一、第二、第三件毛毯或被流水帶走。大約每隔30分至1小時收集停留在毛毯上到礦砂。 |
圖4-2-2 搗礦場景 |
Step1.將第一件毯子上的砂放入金槽反覆淘洗,以收砂金。
Step2.牽毯子:第二、第三件毯子上的礦砂要先經過「牽毯子砂」篩選,再拿到金槽中收金砂。方法是把礦沙放入鋪上一條毯子的板槽中,倒入淘洗,較重的礦砂會留在毯子上端,此步驟稱為牽毯子砂。將牽毯子砂後所收集的礦砂再反覆用金槽淘洗,以收金砂。
粗金還得經過加工,才能變成純金,過程如下:
先將粗金和銀依2比1比例裝入坩堝加熱,熔化成液體。待溫度稍降時,將此液體急速倒入水中,並一邊使水打轉,金屬液體遇水後會冷凝成一顆顆的金銀合金。
將此合金裝入鐵鍋,加入硝酸煮沸,使銀熔解在硝酸中,再加水清洗,並將硝酸銀溶液收集,以回收白銀。
反覆2的步驟,直到含金屑片的顏色漸成褐色
加入硫酸煮沸,使其他雜質溶解。再用水反覆清洗,即可得純金。。
純金屑片烘乾後,添加適量的硼砂、硝石,再裝入坩堝熔化。
倒入至鑄模中,冷卻成純金條塊。反覆1312132
﹝接下來我們就去「採礦的工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