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公司簡介

目錄
創立與發展歷程 組織系統
公司主持人 油氣探勘與開發
石油煉製與石化生產 天然氣進口與供應
油氣輸儲與銷售 工業安全與衛生
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 研究發展與資料處理
國內投資計畫 人力資源
轉投資事業 中油的主要產品

創立與發展歷程:

        中油公司於民國35年6月1日創建於上海,資本全部由國庫投資,純為國營事業,原隸資源委員會( 即今日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之前身 ),民國38年隨政府播遷來台後,改隸經濟部,總公司設址台北市。主要業務範圍包括石油與天然氣之探勘、開發、煉製、輸儲與銷售,及石油化學原料的生產供應,資本額為1,300億元,員工合計約17,923人。

中油公司業務設施分佈全省,包括台灣油礦探勘總處、高雄煉油廠、大林煉油廠、林園石化廠、桃園煉油廠、探採研究所、煉製研究所、液化天然氣工程處、及北部工程處等;並配合市場行銷策略成立油品行銷 、潤滑油、溶劑化學品、液化石油氣、保全、及電信等事業部。為辦理原油購運與海外合作探油事宜,另分別在科威特、新加坡設有代表辦事處。1999年營業額在新台幣3,710億左右。

中油公司自成立以來,充分達成穩定供應油品的任務,且帶動石化相關工業之發展,使台灣經濟飛躍成長、民生繁榮,深為社會各界所肯定。惟近年來「經濟自由化」蔚為世界潮流,國內油品市場亦逐步開放,除台塑公司六輕計畫陸續完工生產外,政府亦將全面開放國外油品進口,使中油公司面臨嚴重衝擊。而國營事業民營化已成大勢所趨,中油公司為鞏固經營優勢,厚植競爭實力,除積極落實企業化、降低生產成本外,亦正與民營石化業者在國內合作籌建第三煉油廠、推動海峽兩岸石油產業合作、並加強國際合作,作為公司國際化、多角化經營之基礎,以期順利移轉民營,並成為一安全、乾淨、具競爭力的國際能源公司,繼續為台灣民眾提供高效率的能源服務。

組織系統: (也就是如何組成的!!)

股東會

監察人 董事會 秘書室
董事長

總經理

副總經理





經營
制度
設計
委員

所屬及駐外單位

總公司各處室

公司主持人:

中油公司董事長 陳朝威

        我們要揭櫫的企業價值觀有三個,就是「員工滿意」、「客戶滿意」以及「股東滿意」;而作為員工行為及決策準則的五個信條是尊重個人、全力協助客戶、崇高的人格、創新以及團隊精神,這些應可適用中油的未來。我認為民營化必須借助大家的智慧,設計出兼顧社會公益、企業公義、與員工公意的做法。而其前提是大家要平等對待、互相尊重,才有可能達成共識。公營事業民營化乃為世界的潮流,也是政府的既定政策,更是中油公司面對全然的競爭環境下,唯一生存與成長的最佳方式。

學 歷

文化大學經濟研究所畢業
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

經 歷

中油公司董事長  (自86年10月9日迄今)
台北大眾捷運公司董事長  (自84年10月17日至86年10月8日)
中華工程公司董事長 (自80年2月至84年7月)
經濟部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 (自78年4月至80年2月)
臺灣製鹽總廠副總經理  (自77年10月至78年4月)
經濟部物價督導會報副執行秘書  (自63年10月至77年10月)

中油公司總經理 潘文炎

        降低成本、增加營收,具體展現企業化經營決心。民營化應是中油公司永續經營所必須走的一條路,同時一個有效率的企業體應該要保持組織改革的彈性,以因應環境變遷的需要。本公司由「機關體」轉型為「企業體」、由「公營」開放「民營」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不能深刻體認時代的趨勢,並針對時空環境的可能變化,自我充實,則在內外交迫之下,各種衝擊加速互為作用,早晚會使公司幾十年的輝煌歷史毀於一旦。民營化的過程與結果一樣重要,我們在準備民營化的同時,更要積極降低營運成本,提高經營績效,讓公司具有高度競爭力。

學 歷

美國懷俄明大學化工碩士、博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畢業

經 歷

中油公司總經理  (自85年迄今)
中油公司副總經理 (自79年至85年)
中油公司企劃處處長  (自76年至79年)
中油公司企劃處副處長  (自74年至76年)
中油公司煉製研究所製程研究組組長  (自71年至74年)
美國孟山都化學公司高級研究工程師 (自67年至71年)
美國流體性質研究中心研究員 (自66年至67年)

油氣探勘與開發:

        中油公司由台灣油礦探勘總處負責執行台灣地區陸上及海域油氣探勘與開發,另成立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OPIC)推動在世界各地之合資鑽探業務。

        經過半世紀多來的鑽探與開發,目前中油公司生產中的陸上油氣田如錦水、鐵砧山、出磺坑、青草湖、永和山、寶山、新營及八掌溪等幾乎全數分佈在台灣西部,現有生產油井70口,平均日產天然氣2.2百萬立方公尺。

        台灣海域之油氣探勘與開發自197212月創始迄今共鑽井132口,曾分別於高雄、基隆、澎湖、鹿港及新竹外海鑽獲油氣。其中,位於新竹外海之長康(CBK)油氣構造於198610月開始生產,為我國第一個開發成功之海域油氣田,及時紓解國內天然氣供應不足壓力。

        近年來復於高雄外海F構造及其鄰近構造發現油氣蘊藏,除繼續鑽探外,並將評估其商業經濟價值,以決定是否規劃開發生產。

中油公司於1996年與美國康納和(Conoco Inc.)油公司簽訂台灣海域北、中、南三區之合作探採合約, 19985月依合約完成第一探勘期第二階段三區四口義務井之鑽探工作,未發現商業價值油氣,該公司於19995月歸還全部合作礦區,結束本案合作關係

為處理國內自產油氣,中油公司在錦水、鐵砧山、及青草湖礦區各設有一座天然汽油工場;另在錦青處理廠設有一座日煉7,000桶之蒸餾工場;在出磺坑礦區則設有二氧化碳脫除設備,處理出磺坑礦區深層所產二氧化碳含量較高之天然氣。各礦區所產天然氣均以管線輸往市場供銷,供氣範圍南至台中、彰化,北達台北、基隆,其用途包括家庭用氣、工業原料、工業燃料及肥料製造等

為充分掌握自有油源以穩定供應國內能源需求,中油公司自1970年起展開國外合作探勘,分別與各國政府、國營油公司及國際大油公司聯手在亞太地區之馬來西亞、印尼、緬甸、越南、澳洲、巴布亞新幾內亞及哈薩克;中東地區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阿曼;美洲地區之美國、哥倫比亞、厄瓜多、阿根廷、委內瑞拉;非洲地區之茅利塔尼亞、納密比亞及加彭等地礦區進行合資鑽探,觸角遍及世界各地

其中,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凱馬邦海域礦區曾於1983年發現沙禮油田並開始生產,迄19896月因生產已達極限而將礦區歸還。其後復於美國礦區、厄瓜多1617號、澳洲VIC/P20、越南11-1及馬來西亞SK-7等礦區鑽獲油氣蘊藏。目前中油公司尚有8個海外礦區分布於6個國家

中油公司生產中的海外礦區除美國部分礦區外,分別位於厄瓜多及印尼。中油公司在厄瓜多16號礦區擁有31%工作權益,當地發現5處油田,原油可採蘊藏量達325百萬桶,已自19945月開始生產,現有油井61口,日產原油約4.5萬餘桶;而厄瓜多17號礦區亦證實有39.7百萬桶的可採油氣蘊藏;另Hormiguero 油田開發案已於1998年底獲厄國政府核准,目前正進行相關開發及生產工作中

中油公司於1990年間標購取得美國哈弗可公司在印尼卡里曼坦東部山加山加礦區所擁有之16.67%油氣權益,該礦區擁有1,671億立方公尺天然氣及190百萬桶原油的油氣蘊藏,目前有生產井396口,可日產天然氣33百萬立方公尺,原油51千桶,除繼續生產外,並正積極進行探勘開發工作。其次,委內瑞拉西帕里亞礦區於1999年完成兩口探勘井,其中一口發現油氣,測試結果可日產原油4,195桶、凝結油287桶、天然氣30萬立方公尺;目前正研擬佐證計畫,以了解其生產潛能。為擴大油氣供應,並加強掌握自主油源,未來中油公司仍將持續尋求購併國外潛力油藏機會

經由國際合資鑽探及油藏購併,1999年中油公司自厄瓜多、印尼、阿聯大公國及美國實際所取得之油氣合計為原油5.9百萬桶、天然氣1,283百萬立方公尺

石油煉製與石化生產:

        中油公司現有高雄桃園大林等三座煉油廠,合計原油日煉量為770,000萬桶。其中,高雄煉油廠歷史最久,且製程複雜、設施完整,為頗具規模的一貫作業石油煉製及石化生產廠,可日煉270,000桶原油,主要設備有常壓蒸餾、真空蒸餾、加氫脫硫、媒組、媒裂、重油脫硫、殘渣油氣化、烷化、加氫裂解、輕油處理、真空柴油加氫脫硫、異構化、第三戊基甲基醚、氫氣、石油焦、柏油、硫磺回收等煉油設備及輕油裂解、芳香烴萃取等石化基本原料生產工場。

大林煉油廠係於1996101日脫離原高雄煉油總廠而獨立,設有四座外海卸油浮筒及大、小碼頭以供卸收進口原油與裝運出口油品,可日煉300,000桶原油,並擁有常壓蒸餾、媒組、重油轉化、重油脫硫、烯烴轉化、異構化、氫氣、硫磺回收等煉油設備。桃園煉油廠成立於1976年,經完成去瓶頸工程及增建第二座蒸餾工場後,目前原油處理能量為每日200,000桶,其主要設備有常壓蒸餾、媒組、柴油加氫脫硫、航空燃油加氫脫硫、重油脫硫、真空蒸餾、真空製氣油加氫脫硫、輕石油腦異構化、氫氣、硫磺回收等煉油設備

由於台灣地區民眾對油品之需求日趨多元,對環境與生活品質之要求亦更為嚴格,中油公司為改善油品品質及提昇產品產值,近年來已陸續興建完成多座煉製設備,如重組工場、異構化工場、第三戊基甲基醚、柴油加氫脫硫工場等,期能提供國人更佳油品,並提高生產效益。而桃園煉油廠為提高產品附加價值,正在進行多座新工廠之興建工程,其中,日產能50,000桶之重油裂解轉化工場已完成發包工作,烷化工場製程亦已選定,目前進行細部設計中,預定完工後之每日產能為8,600桶;而中油與李長榮公司等中、外公司合資在卡達興建的甲基第三丁基醚工場亦已於19998月完工

        在石油化學品生產方面,中油公司之石化生產基地主要位於高雄煉油廠及林園石化廠,其中林園石化廠係於1996101日與大林煉油廠同時脫離原高雄煉油總廠而獨立,其主要設備有媒組、加氫脫硫、輕油裂解、丁二烯、芳香烴萃取、轉烷化及二甲苯分離工場等。自第五輕油裂解工場於1994年加入營運以來,中油公司每年的乙烯煉製產能已達1,015,000公噸,至於其他石化基本原料目前之產能分別為丙烯625,000公噸、丁二烯173,000公噸、苯491,000公噸、對二甲苯460,000公噸及鄰二甲苯130,000公噸

為加強石油與石化生產的垂直整合,預為中油公司在即將開放的油品及石化品市場競爭中厚植實力,並作為履行高雄廠25年遷廠承諾的起步,中油公司已成立八輕裂解廠籌備處,目前正進行可行性研究及製程評估中

天然氣進口與供應:

        液化天然氣為一種高效能、低成本、無污染、且安全方便之能源。為達成「能源多元化」之政策目標,並充分供應國內清潔燃料,中油公司自民國七十年代開始進行進口液化天然氣的相關規劃,並自1984年起正式動工興建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初期規劃年處理能量為150萬噸,共投資新台幣328億元,於1990年完工,加入營運行列

鑒於國內經濟成長快速,對能源需求逐年遞增,加上環保意識高漲,天然氣極具發展潛力,中油公司乃自1990年起繼續推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擴建計畫,投資新台幣190億元,擴建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站區輸儲設備及站外長途輸配管線等,使接收處理能量增加至每年450萬噸,並於199612月完工。而為配合未來北部通霄電廠、民營電廠及城鎮用氣需求,中油公司復自19967月開始第二期擴建計畫,除站區擴建工程外,另自永安至通霄鋪設一條直徑36吋、全長226公里的海底管線,預定於2000年完工,此一國內工程之創舉預定投資新台幣278億元,完工後將使中油公司液化天然氣總處理量擴增至每年787萬噸

1999年中油公司進口液化天然氣總量為394萬噸,其中除219萬噸由印尼供應外,其餘均來自馬來西亞。預計2000年台灣地區進口液化天然氣總量將增為460萬噸

油氣輸儲與銷售:

        由於國內自產原油不足供應,中油公司所煉製之原油幾乎全數仰賴進口。近年來為配合國內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低硫原油進口年有增加。而為確保油源供應穩定,中油除透過長期合約方式購油之外,更積極分散原油來源,以1999年為例,中東原油約佔進口原油總量26,437萬桶之61%,其餘則來自東南亞、非洲、澳洲等
為充分供應市場需求,平衡產銷,中油亦自國外進口成品油料,其中以重組油、低硫燃油及液化石油氣為大宗。中油公司在桃園沙崙及高雄大林蒲外海均設有卸泊大型油輪的浮筒,另在高雄、台中及深澳港設有油輪專用碼頭。此外,為掌握油運噸位及穩定運送成本,並擁有相當規模之自有油輪船隊,計有26萬噸級及22萬噸級油輪各一艘、15萬噸級4艘、10萬噸級油輪2艘、4萬噸級油輪5艘;1999年共承運進口油料近1,187萬公噸

中油公司的主要產品包括天然氣、液化石油氣、車用汽油、航空燃油、柴油及燃料油;另有乙烯、丙烯、丁二烯、苯、甲苯、二甲苯、鄰二甲苯及對二甲苯等石油化學原料,供應石化中游生產業者進料所需。中油公司設有油品行銷事業部負責執行產品銷售業務及籌劃儲運、營業等相關設施,其下並於全省分區設立7個營業處

車用汽油、柴油及燃料油為台灣油品銷售之大宗,三者合計超過中油公司油氣產品銷售總額之七成。1999年中油公司所有油氣產品總銷貨收入約新台幣3,699.8億元;其中,車用汽油所佔銷貨收入比例最大,約36.5%;其次為燃料油,約佔16.8%;再其次為柴油,約佔16.5%

截至1999年底止,中油公司自營汽車加油站總數共602座;而全省共1,282座民營加油站所需之汽、柴油亦全數由中油公司供應。中油公司在松山、桃園、台東及小港機場各設有航空加油站一處;並在基隆、蘇澳、台中、高雄及花蓮設有國際海運加油站;另有36座漁港加油站分設於全省各地。而為配合政府鼓勵以液化石油氣作為車輛燃料的政策,亦在台北、台中、高雄設有3座示範加氣站

整體而言,國內油氣產品銷量隨經濟成長呈逐年增長趨勢,1999年中油公司油品總銷量為48,740千公秉,較去年成長5.72%;石化品總銷量則較去年增加3.77﹪,為5,948千公秉。而天然氣總銷量則為52億立方公尺。隨著國內民眾對環境的要求日益嚴格,未來天然氣需求勢將持續成長,尤其發電用天然氣更將大幅增加。為便利供輸、擴大推廣天然氣使用,中油公司在台灣西部自屏東至基隆已建立完整的輸配氣網路,幹線全長約2,000公里,沿線並設有26座配氣站

中油公司之油品供應係以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為前提,而將剩餘產品出口,以達產銷平衡。1999年本公司所出口油品以普通柴油及高硫燃料油為大宗

工業安全與衛生:

        由於石油及天然氣均具有易燃之特性,為使生產作業順利進行,並為確保工作人員及廠礦附近社區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中油公司對於有關工業安全衛生及消防業務向極重視,除依照我國各項相關法規執行作業外,並參考歐、美、日等先進國家之規定,訂定符合台灣地區特性的安全防災規範,以遵循實施

為達成「人員零災害、設備零故障」的目標,中油公司現階段工業安全與衛生的具體措施包括:

 

污染防治與環境保護:

        為善盡企業之社會責任,中油公司除配合政府環保政策,致力減輕所屬各廠、礦於生產及輸儲過程中所造成之污染外,並積極提昇油品品質,以協助達成整體環境保護之目標。整體而言,中油公司之環保策略為
強調製程污染源改善與減廢重於管末處理

同步管制排放濃度及總量,並據以進行改善

回收資源並有效再利用

提昇油品品質 

落實環保稽核及管理制度

設置完善之環保監測系統 

推廣環保教育與訓練,建立環保觀念

推動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及責任照顧制度

為徹底改善廢水、空氣、噪音、固體廢棄物及地下水等環境污染問題,中油公司持續引進最新技術,並不惜鉅資興建各種污染處理設備,近年來在污染防治方面已有長足進步,今後除繼續推動各項防治工作外,並將積極落實ISO14001環境管理系統及責任照顧制度,以達成全方位之環境保護目標

為提昇油品品質,中油公司自1981年以來一再降低車用汽油之鉛、苯含量及柴油與燃料油之硫含量,並推動使用無鉛汽油;自20001月起更配合政府環保政策,停止供應有鉛油料,達成汽油全面無鉛化;目前汽油苯含量為1.0vol%(平均值)。柴油方面,台灣全島及澎湖、金門縣、連江縣等均已停止供應普通柴油,高級柴油含硫量則為0.05wt%。燃料油方面,中油公司自887月開始對台北、台中、高雄三大都會區供應含硫量0.5wt%以下低硫燃料油,並擴大供應桃園地區、屏東地區、南投、及彰化地區。未來中油公司仍將以世界各先進國家「環保油品新規範」為標竿,持續追求更佳之油品品質

研究發展與資料處理:

        為配合國家經濟政策,引導相關產業發展,以提昇國家整體競爭力,中油公司除引進石油探勘、煉製、石化與行銷方面之最新技術外,並積極與國內大學及學術機構進行產學合作,同時協助國內中、小企業之研究發展。1999年中油公司的研究發展經費約為新台幣31億元

研究發展是中油公司技術創新、事業發展、以及永續成長的主要動力,整體而言,研發業務之規劃與推動係由總公司企研處負責;另分別在苗栗及嘉義設立探採研究所及煉製研究所,並由其他生產及業務單位設置技術部門,進行現場業務改進及解決生產瓶頸。

為因應經營環境變遷,中油公司研發工作之重點除繼續提昇煉製與探採技術外,更致力整合生產、行銷、經營管理與石油經濟的綜合研究。歷年來中油公司在研究發展方面已獲得可觀的實質貢獻及投資回收,並獲得62項國內外專利。此外,中油公司各生產、銷售及研發單位亦分獲多項ISO-9000ISO-14000證。

中油公司1999年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2.        在煉製及石化方面:配合市場需求及成長,開發新產品;提昇煉製、輸儲設備之安全及效能,降低風險及成本,並提昇產能;推出乾洗精、國光牌代鉛劑等14項新產品;開發乙酸乙酯氧化新製程;改善桃廠石油腦加氫脫硫工場之反應器差壓問題,提高操作效率;延長第三媒組工場觸媒壽命,大幅改善反應器流量;建立油泥處理技術以解決各廠廢棄油泥;應用土壤地下水污染整治技術解決地下環境污染;開發防蝕塗覆配方及塗裝工程技術,成功應用於儲油槽等設備之防蝕;開發自動添加監控、線上腐蝕監測、氦氣測漏及藥劑分析等技術,改善煉油廠冷卻水塔水質。
  2.  
  3. 3.        在經營管理及能源經濟方面:進行本公司組織架構及管理流程規劃;建立精簡且重視效能之事業部、管理幕僚單位及 共享式組織;研擬整體緊急應變計畫,順利通過公元二千年資訊年序危機;配合國內油品市場自由化及公司轉型民營化,提出未來經營策略與方案。

就資訊管理業務而言,中油公司因應Y2K年序危機由於事前規劃周詳,應變演練落實,於2000年元月一日凌晨零時八分順利跨越,供油與供氣系統均維持正常運作

此外,中油公司近年來積極運用網際網路與群組軟體技術,建置跨單位的資訊交換與分享環境,並開發完成多項線上管理與查核系統,對推動電子行政,提高經營績效,減少人力需求,加強訊息傳遞卓具成效。

未來資訊業務重點將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簡稱ERP )與電子商務(E-COM),藉由知識管理(KM)整合供應鏈管理(SCM)、客戶關係管理(CRM)與E-COM提昇公司整體競爭力,預定自2000年起以三年為期進行系統建置。

國內投資計畫:

1999年中油公司執行之固定資產投資計畫計有21項,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輸儲及煉製設備、加強油品銷售、以及提昇環境品質。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    億元(請洽會計處),其中18項計畫係繼續計畫,3項為新興計畫。茲就主要計畫內容說明如下

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第三期計畫:
由於國內民眾對環境的要求提高,天然氣的使用日趨普遍,尤其近年來新建發電廠及各產業所推廣的汽電共生設備均以天然氣為燃料,更使其市場潛力十足。中油公司繼擴建永安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輸儲設備後,將繼續興建地下儲氣窖注、產氣設備;並增建一條36吋海底輸氣幹線、及擴充陸上輸氣管線容量。本計畫預計投資總額為278億元,預訂於20006月完工
台北地區天然氣環線汰換計畫:

為汰換老舊管線,並提高天然氣供輸能力,以因應日增之市場需求,本計畫預定將台北地區現有8吋環線汰換為16吋管,總長約52公里,沿途預定增設配氣站1站、二次配氣站5站、釋壓開關站2站、及開關站4站。本計畫總投資金額預計為24億元,預定於20016月完成

高雄煉油廠污染防治後續計畫:

本計畫的目的主要在改進高雄廠、林園廠、及大林廠的各種排放數值,以因應未來日趨嚴格的環保標準,內容包含空氣污染與噪音控制、地上與地下水整治、及廢棄物處理等。本計畫總投資金額預計為28億元,於20006月完成

桃廠重油轉化工場投資計畫:
將重質油料轉化為輕質油料,不但符合環保趨勢,並可提高經濟效益,降低南油北運之運輸成本,因此桃園煉油廠將投資新台幣90億元,興建一座每日可處理50,000桶燃料油之轉化工場,預定於200112月完工
高雄煉油廠增建汽電共生設備計畫:
為提高營運績效,中油公司計劃於高雄煉油廠增建每小時350噸高壓鍋爐與100MW汽輪發電機組各二套,所產電力除供自用外,並可回售予台電公司,增加利潤。本計畫預計總投資額為26億元,預定於20026月完成
油氣管線及監控設備改善暨永安廠北堤新建投資計畫:
為提高輸儲調配能力,提高輸儲安全,中油公司將投資設置輸油監控系統、更新進口天然氣監控系統、另新設及汰舊換新油氣管線、新建永安廠北堤等。本計畫預計投資總額為57億元,預定於20036月完成
桃廠烷化工場計畫:
中油公司將投資興建一座每日可生產8,600桶之烷化工場,將重油轉化工場所產粗丁烯與液化氣中的異丁烷反應生產烷化油,供應北部市場。本計畫預定投資新台幣42億元,將於20036月完工。
加油站增建、改建及改善投資計畫:
繼投資45億元在台北、台中和高雄分別設置加氣站,並增建加油站29座、改建59座、改善設備80座後,中油公司鑑於未來國內油品市場競爭將日益激烈,為鞏固原有行銷通路優勢,確保市場占有率,將繼續投資50億元,增建加油站30座、改建35座、另改善設備45座,預定於20046月完成。

人力資源:

        中油公司現有員工總數約17,923人。為激發員工潛能,除長期致力於員工訓練與輔導之外,並加強激勵與福利措施,積極發掘經營、管理人才,裨以優質人力資源,引領企業發展

就任用方面,近年來中油公司持續進行組織與流程再造,並配合訂定輪調規定,以有效運用人力。至於主管之選任,除考量所需專業條件及人格特質等因素外,並輔以經營、領導才能發展訓練,以使人盡其才

就人力運用方面,一方面持續鼓勵員工辦理專案裁減,適度精簡員工人數,並少量招募年輕專業人才,注入新血,全面提昇人力競爭力。而為達成企業成長目標,中油公司也特別加強各階層員工之在職訓練,提昇專業知能;鼓勵員工參加國家技能檢定,協助取得各種必需之工安、環保等職業證照;並配合公司轉型加強第二專長培訓。此外,亦經常選派人員赴國內、外進修、研究、實習,或參與各種研討會,以配合相關業務需求

在激勵與福利方面,中油公司除視事業整體表現與員工個人貢獻度及績效核給各種獎金外,並由所屬福利委員會辦理各項福利業務及育樂活動。全體員工除參加全民健康保險及公保、勞保,並有團體壽險、傷害險等保障。各業務單位亦在所在地分設診療所、福利餐廳、圖書館、福利社等福利設施,及游泳池、各種球場、體育館等。此外並提供子女教育獎助學金、子女就讀大專院校教育貸款、職工暨眷屬醫藥補助、職工結婚喪葬退休補助、緊急事故無息貸款等;並贊助社團活動如球賽、橋棋、登山、游泳、書畫、電影欣賞等,以調劑員工身心,激勵工作士氣

轉投資事業:

中油公司擁有國、內外多家事業之股權。僅就其中最具代表性者介紹如下:

中美和石化股份有限公司(CAPCO)
中美和公司為台灣人造纖維工業原料-純對位氟酸的主要供應者。其資本額為新台幣51 億元,廠區位於林園石化工業區內,共有員工619人,1999年共生產純對位氟酸1,182,433 噸;中油公司擁有該公司25%股權。
中國石油化學品開發公司(CPDC)
中石化公司係由中油公司投資成立,原為國營事業,民國八十年起移轉民營,中油公司 亦配合政府政策,釋出該公司大部份股權。截至1999年底止,中油公司尚擁有該公司14.02 %股權。
中殼潤滑油公司
中殼公司廠址位於高雄楠梓,現有工作人員166人,主要生產潤滑油成品及基礎油;中油 公司擁有該公司49%股權。
台海石油公司(DHP)
台海石油公司設址於越南海防市,主要經營越南液化石油氣、柏油及其他油品之儲運與供 銷業務,其資本額為新台幣三億元,中油公司擁有該公司35%股權。
卡達燃料油添加劑股份有限公司(QAFAC)
卡達燃料油添加劑股份有限公司(QAFAC)已於1999年8月在卡達完成MTBE/甲醇工廠之興 建,於2000年4月正式開始營運;中油公司擁有20%股權。
華威天然氣航運公司FMSC
中油公司與國外合夥人共同成立Faraway Maritime Shipping Co.(FMSC),合資建造運 送天然氣專用船「媽祖號」(Golar Mazo),於2000年1月7日交船後開始營運;中油公司 持有40%股權。

中油的主要產品:

燃料 天然氣 液化石油氣 車用汽油
無鉛汽油 二行程機車用汽油 航空汽油
航空燃油 煤油 柴油
漁船用燃料油 船用燃油 低硫鍋爐用油
海軍特級燃料油 氣渦輪機燃油 低硫燃油
燃料油    
溶劑及石油化學品 油漆溶劑 通用溶劑 橡膠溶劑
正己烷 去漬油及碳煙進料油 特殊溶劑
乙烯 丙烯 丁二烯
苯(硝化級) 甲苯(硝化級、工業級) 二甲苯(硝化級)
對二甲苯 鄰二甲苯 環己烷
丙烷 乙烷 丁烷
氫氣 合成氣 一氧化碳
潤滑油脂 輕質基礎油 中質基礎油 重質基礎油
亮滑基礎油 各種航空用潤滑油脂 各種車用潤滑油脂
各種工業用潤滑油脂 各種船用潤滑油脂  
其他產品 硫磺 柏油 煞車油
石油焦 工業用丙丁烴 商業用丙丁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