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1.gif (2969 bytes)

arrow.gif (92 bytes)鄧雨賢年表與記事      arrow.gif (92 bytes)鄧雨賢創作歌曲一覽


來到桃園的龍潭鄉,在一個偏僻大湖邊,矗立著一尊銅像,默默地注視這片土地,我停下腳步,靜靜地聆聽鄉親們親切的話語,似乎遠處又傳來「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熟悉的旋律,他是有「台灣歌謠之父」的音樂家「鄧雨賢」

鄧雨賢出生於一九○六年,是桃園縣龍潭鄉的客家人,鄧姓和鍾姓是桃園台地的兩大客籍家族,鄧氏家族於清嘉慶年間,由廣東梅縣渡海來台,經過幾度遷落籍於龍潭。

鄧雨賢的祖父輩的九個兄弟,其中三個是秀才,所以有「一門三秀才」之稱,家中「不當官,不行醫」的祖訓,所以長輩皆以教育鄉民為職志,他的父親任教於龍潭龍元宮公學校,後應聘為台灣督府的漢文老師,於是全家家遷至台北,當時才三歲的鄧雨賢開始接觸福佬人,所以在他的母語之外又多學了一種語言--「福佬話」。

一九一九年,鄧雨賢考進台北師範學校,個性內向的鄧雨賢,在重視音樂教育的師範學校,終日悠遊在音樂天地裡,他對小提琴、鋼琴、曼陀林各項樂器的造詣,都是在此階段培養出來的。

從台北師範學校畢業後的鄧雨賢執教於日新公學校,次年奉父母之命雨鍾有妹結婚,第二年長子鄧仁輔出生。

鄧雨賢身上的音樂細胞十分活躍,據說他吃飯時習慣用竹筷敲碗邊尋找節拍,入廁時也哼著腦中的旋律,所以在任教四年之後辭去教職,隻身前往日本東京一所歌謠學院研習作曲。

一九三二年,台語創作歌曲「桃花泣血記」風靡全台,唱片公司紛紛出版台語創作新歌。一九三三年鄧雨賢在古倫美亞唱片公司文藝部長陳君玉的力邀之下成為該公司的專任作曲

那一年他創作了「望春風」,「月夜愁」等歌曲之後「雨夜花」、「春宵吟」、「滿面春風」、「四季紅」等等膾炙人口的歌曲,源源不絕地從他的筆下流出。他和蘇桐、王雲峰、邱再福並稱為當代台語流行歌壇作曲的「四大金剛」

鄧雨賢也積極採集傳統民謠和戲曲作為寫作的素材,將這些曲調融入作品中,所以他的創作歌曲充滿了台灣味,同時他又在台灣傳統的五聲階之外,將西方七聲音階的等音巧妙應用,擴展了台灣音樂的領域,這些歌曲兼具傳統與創新,因而能夠歷久彌新。

一九三七年,日人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鄧雨賢迫於時勢,以「唐崎夜雨」為筆名寫日語時局歌曲。他的許多創作也被改為日語歌詞的進行曲,不久盟軍飛機轟炸台灣,鄧雨賢全家避居新竹芎林,與妻子任教芎林學校,一九四四年六月十二月,鄧雨賢因肺病與心臟病併發而逝世,享年僅三十九歲,和西方音樂大師孟德爾松.福斯特同壽。

「人生短暫,藝術無窮」,鄧雨賢逝世已六十三年,而他的音樂已從「流行性」的歌曲成為「時代性」,是每一位台灣人的心曲,永遠陪伴這塊土地成長。

同為桃園龍潭人的作家鍾肇政先生,將鄧雨賢的故事寫成小說「望春風」,鍾肇政說:「鄧氏的歌可以說已經成為不折不扣的台灣人的心靈之曲了,或許他們原先只是流行歌曲,然而這也無損他們在島上全體居民心中的地位」。

此外,彰化高中也將學校的「音樂館」命名為「雨賢館」,希望代代的年輕學子們能永遠記得這位台灣音樂界的奇葩「鄧雨賢」。

回前頁

 

 

撰文:打狗文化探索隊

鄧雨賢在求學時期熱愛音樂
鄧雨賢在求學時期熱愛音樂

鄧雨賢接觸許多西洋樂器
鄧雨賢接觸許多西洋樂器

鄧雨賢的簽名照
鄧雨賢的簽名照

日本人將望春風填上日本詞
日本人將望春風填上日本詞

鄧雨賢戰時躲避到鄉下
鄧雨賢戰時躲避到鄉下

「人生短暫、迴音無窮」
「人生短暫、迴音無窮」

鍾肇政所寫的小說「望春風」
鍾肇政所寫的小說「望春風」

鍾肇政在鄧雨賢紀念碑前
鍾肇政在鄧雨賢紀念碑前

彰化高中的「雨賢館」
彰化高中的「雨賢館」

桃園龍潭鄧雨賢紀念銅像提字:

他是本地有名的漢學家庭的子弟,卻成了一名音樂家。他在本地誕生,在台北長大,最後逝世於芎林。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漫天烽火裡鬱鬱不得志,天才還沒有充份發揮出來,也來不及看到台灣光復就過世了。他雖然只活了三十九年,卻為我們留下豐富的音樂遺產。他做的曲子有:
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還有好多好多。
他就是我們最偉大的音樂家-鄧雨賢(一九零六∼一九四四)。

龍潭鄉長 游日正題
中華民國 七十三年六月一日

參考資料:莊永明老師的「台灣百人傳」、素還真於桃園龍潭實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