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台灣鄉土行腳~原住民藝術之美(網界博覽會作品)

2. 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首頁(我們學校網站)

3. 專題研究計劃完成日期:2000年12月31日

4. 學校國立沙鹿高級工業職業學校

 縣市:台中縣沙鹿鎮

5. 老師或班級:楊乃欣 老師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五位

7. 他們的年紀是:16~17歲

8. 專題研究計劃連絡Email信箱:mail://nsyang@kimo.com.tw/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音樂與藝術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所謂的地方並無地理上的限制,指的是「文化」上的地方,而非「地理」上的地方。因為目前台灣原住民經過種種因素遷徙,而使各社群皆散居於台灣各地,若照地理範圍劃分,只能畫出很粗略的分布圖,和現實情形出入較大;若以文化上的差別及族群特性差異來劃分,將能夠更清楚表達並分類出各具特色的台灣原住民族。台灣原住民族可分為高山原住民及平埔原住民兩大系統。雖同屬南島語群,但文化藝術表現上,異質性大過同質性,甚至同系統族群之間的文化亦有極大差異。而台灣原住民多元化文化現象的存在,就是台灣島最珍貴,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資產。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隨著時代的快速轉變以及傳播媒體的發達,外來的文化不斷的充斥著整個社會,更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遺忘屬於台灣的文化與藝術,本次專題想藉著探索台灣原住民的原始藝術,包括:音樂、服飾、祭儀、禮俗、手工藝等,讓我們認識台灣原住民文化的真面貌,同時也讓我們對異文化的認知,從欣賞、了解、領會,進而學會互相尊重。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在學校電腦教室連上網際網路屬於台灣學術網路(TANet)架構。

我們每位成員家的網路都是以數據機連接上網(56K)。

5.我們克服的難題

在先前因從未接觸這樣的經驗,對於如何開始著手是一向考驗,加上必須面臨會計丙級檢定的考試有所衝突,每一位成員都是新手,使得在作業上有所困難;而深入田野調查也因事前計劃不夠周詳,使得整個行程很匆促,語言溝通上的隔閡,更加深我們實地採訪的困難;收集的多媒體資料,如何在網路上呈現,也是一大障礙。不過在大家的團結合作之下,各項問題都能夠圓滿解決。例如透過許多熱心人士的幫忙,使我們能夠蒐集到一些平常不易取得的珍貴資料;田野調查部分,雖然來去匆匆,但是因為有原住民同學及家長的協助,得以順利完成訪問,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慣、習俗、代表文物、音樂…等。在我們的成員中,有一位成員家住屏東,附近大部份都是原住民所居住的,而在他們的小學中更能夠學習他們的傳統舞蹈,平時也能聽到他們清脆的歌聲,資料的採集也更方便,然而我們也透過探訪,更進一步的和他們融合在一起,也因為有他們的幫忙,讓我們得到了不少的寶貴資料。在軟體的應用與網頁製作方面,有老師專業的指導,使我們的問題都迎刃而解。

 

6.心得箴言

台灣在異文化的錯綜交織下,使田野充滿機鋒,處處都是寶藏所在。許多事物都為人帶來驚喜、帶來啟發、帶來震撼。任何的疑難,不要輕易打發掉,疑惑是對未知世界的探索原動力,是通往真理的羊腸小道,這是現象之後必有理則存在之故。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參加了這一次的網界博覽會的比賽,讓我們對原住民的生活習慣、文物、風俗等各方面的有所更深一層的了解,也讓我們多學會了許多應用軟體,在團隊合作方面,大家能夠彼此互相的交換意見,了解對方對於這項活動的看法和意見,更清楚體會到原住民的歌聲是多麼的美妙呀!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在這一次的活動中,在蒐集資料階段,我們利用了本校圖書館中的書籍、錄影帶、CD、也到附近的圖書館找尋有關這方面的資料,進入訪察階段則使用了包括數位相機、錄音設備、普通相機等;最後網頁製作時,以各類電腦軟體為主,利用了Dreamweaver 3、Flash 4、Photo Impact 5、PhotoShop、音樂處理的WinDac32、QuickTime 4.1 還有掃描器等等。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發言人角色

透過老師的協助,我們認識了本校的幾位原住民同學,分別是排灣族的柯志榮、泰雅族的鍾禮吉、鄒族的江鴻政與布農族的全志桓,我們透過他們的協助來對這幾個族群的原住民同胞做面對面的訪談,這使得我們的研究更向前邁進一大步。

在前些日子,學校曾請高農的同學到本校來表演,本校每一位同學們都以好奇心觀看他們的英姿,有些則對於他們的服裝有所興趣,也讓我們了解到原住民的服裝是多麼的漂亮呀!

我們至屏東原住民文化園區探訪其工作人員,並對原住民的文化資源的保存,包括建築、工藝、服飾、舞蹈、祭典等,有進一步的接觸。

在田野訪談的過程中,我們都先將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的目的概略說明,讓受訪者與地方人士對這個活動有所了解,大部份的人都對我們相當的熱情,並主動提供我們所需的資訊,這讓我們相當的感激。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社區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做完了這一次的研究報告,讓我們更進一步的認識原住民。因在這一個小鎮裡,很少看得到原住民的表演、和各項活動幾乎只有在電視中看得到他們的慶典活動,有不少人對原住民有著不同程度的誤解,或者忽略他們的存在,也因為參予了這項活動,讓我們發現,其實在我們生活環境中,還是可以發現原住民朋友的身影,我們透過訪談,認識了許多原住民朋友,學習欣賞不同於我們的原住民文化,更希望透過我們的的網頁,讓原住民的藝術文化之美為大家所認同,並能傳承下去。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本校的幾位原住民同學,分別是排灣族的柯志榮、泰雅族的鍾禮吉、鄒族的江鴻政與布農族的全志桓,透過他們與其家長的協助,我們取得許多珍貴的照片與原住民的音樂CD,同時透過他們的翻譯,我們得以與其家中長輩溝通,讓我們對原住民的文化有更深切的體認與了解。

彰化白沙教會的原住民弟兄姊妹們也提供我們許多資料,並讓我們親身感受到原住民天賦的好歌聲。

原住民文化園區的工作人員親切的解答我們的問題,而他們對原住民文化保存所貢獻的心力也令我們欽佩。

南投羅娜教會的原住民弟兄姊妹們熱情的以他們的歌聲與肢體動作來表現原住民特有的活力,讓我們深深的感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