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級古蹟
位置:高雄市鼓山區蓮海路六號


  雄鎮北門為哨船砲臺之門額題字,這座小型的砲臺於清光緒元年由淮軍提督唐定奎與副將王福祿督造,並聘西洋技師設計,與港口南岸的旗後砲同時期建成,互成犄角,共扼打狗港,日據以後逐漸荒廢,營舍被充為港口信號管制所,在砲內建造辦公房舍。而大亦被移走,今已不存,只剩弧形砲座,不過現況當可見砲臺城門及完整的厚牆垣。

  城門額「雄鎮北門」字體碩大,筆力雄渾,與宏偉的城門相互輝映。砲臺城門以紅磚砌成,其上有五個雉堞,雉堞有窺孔,城門上可容數人站立。至於兵舍則採地下化,在入口斜坡兩側地下設置兵房及貯藏庫。砲臺四周的厚牆以三合土與海邊的石疊成,形狀頗不規則,配合地形高低起伏,砲座前的牆垣使用版築法,外表上尚可見到一層一層的痕跡。
  

本校國中部同學們實地參觀

  哨船頭旗後砲台同時期建造,門額上題「雄鎮北門」,砲臺門有如一般中國式城門,但不用圓拱構造。已有三百年歷史,是用紅磚、石灰、三合泥砌築而成的城門,臺灣水師左營駐劄臺灣紅毛城地方,分設打鼓及旗後兩汛。清光緒六年(一八八○)副將王福祿在鳳山建造砲臺三座,一在大竹里打鼓山大棚頂,二在臨海扼要處,三在旗後山巔。清劉銘傳治臺時,曾在鳳山縣建砲臺三座,一為旗後大砲臺,在旗後西南高地;二為哨船頭小砲臺,在打狗街西南地,三為大坪砲臺,在打狗山南腹。「雄鎮北門」為打鼓汛砲臺之正門,而砲臺之正門,以「雄鎮北門」名之者,乃因地處要衝,控制海口咽喉,取「雄鎮北門」之義,以示其重要性。日治時期因被列為禁區,只剩弧形砲座。臺灣光復後逐漸開放,屹立於城門的「雄鎮北門」四字。

右圖,左邊山頭乃旗津燈塔,右邊山頭為哨船頭雄鎮北門的位置,即所謂「旗鼓相當」。

旗鼓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