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聚落的形成,與其產業的發展轉移有著莫大的關係;平溪鄉早期以農為主,除了水稻外,還有種薯榔,所以有了「薯榔寮莊」;另外,也有煮腦、種大青、種冬瓜及蕃薯等作物,但是平溪受限於地理環境,致耕地面積狹小,加上水源分佈不均,想要發展蓬勃的農業相當困難,因此平溪地區最早的漢人聚落,是以小村和孤屋為主的散村聚落形態。這種聚落型態一直持續到宣統年間(約一九一○年)末期,當煤礦業興起之後,因應而生的新行業吸引外來人口的移入,才對本區的聚落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由此可以發現平溪鄉聚落的發展是由農耕時期的河階平原地帶,然後因煤礦業的興起和平溪鐵路的完成,使原是地瘠民貧的山城,步入了發展史上的黃金期,也促使平溪的聚落產生重大的改變,使之轉移至煤礦坑口或煤礦公司與鐵路沿線。
前平溪鄉地區仍可分為三處聚落:平溪村與石底村聚落聚落、菁桐坑聚落及十分聚落,從它們的現況,仍可看出曾經因煤礦業而發展一時的礦業聚落的痕跡,也由於平溪鄉產業的劇烈轉變,因此建築的型態上亦有明顯的變化,與鄰近的九份相較,兩者的聚落發展過程相似,不同的是九份如今善用其礦業遺蹟,發展成觀光重地,而平溪鄉則仍只在起步階段。

 

 

  簡介
老街聚落
建築群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