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研究計劃簡報》

臺灣文化復興-文化協會
臺灣文化復興-文化協會

 

我們網站的參考資訊

1.連結至我們網界博覽會作品網址

2.連結至我們學校的首頁 http://www.tcfsh.tc.edu.tw/

3. 計劃完成日期: 2000年10月31日至2000年12月31日

4. 學校 國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

   縣市:中華民國臺灣省臺中市

5. 老師或班級:江政翰、陳幸信 老師

6. 多少學生參與這個專題研究計劃: 十六位臺中第一高級中學學生

7. 他們的年紀是: 15-16歲

8. 計劃連絡Email信箱:jhjung@tcfsh.tc.edu.tw



計劃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

地方社團與族群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一九二一年,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成立後,不數年,就在台灣興起文化運動的風潮,台中市也蒙其恩惠,博得「文化城」的美名,因為參與文化運動的人士以台中州為最多,文化活動的頻率也以台中州為最高,而台中市正是台中州(含今之台中、彰化、南投四縣市)的首府。

  台灣文化協會以發展文化為宗旨,為了喚醒台灣民族意識,啟蒙思想,在各地成立支部,設立讀報社,組織青年會、婦女團體、農民團體,發行會報,辦夏季學校、文化書局、中央書局、大東信託會社,提倡新文學,改革戲劇,並且經常下鄉「文化講演」,朝建設台灣特有文化的方向而努力。

3.計劃概要:

  一八九五年,李鴻章簽下割讓台灣的馬關條約,日本對台灣實施殖民地政策,剝削台灣人生存、政治、經濟的各項權利,往後更逐步推行其「皇民化政策」,企圖從文化斬斷台灣的命脈。

  開始,台灣有志之士以武力反抗日本軍警,皆告失敗,也犧牲了許多同胞的生命。台灣的知識菁英在世界思潮的衝擊下,反思,體悟武力抗日的不可行,深覺需以啟發台灣人意識,塑造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台灣人,才足以與日本統治當局相抗衡,也才有可能使台灣脫離被殖民統治的命運。

  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七日,由於蔣渭水的推動,「台灣文化協會」在台北成立,知識菁英在總理林獻堂的領導下,以台灣文化之向上為目的,展開喚起民族覺醒、建設台灣特種文化的啟蒙運動:發行會報《台灣民報》,設讀報社、書局、夏季學校,推展青年、婦女、農民、勞工、金融、議會運動,開本土文學、戲劇、電影的契機。文化人在城鄉間舉辦各式的文化演講會,風起雲湧,蔚成一九二0年代全島文化運動的熱潮,使「文化的」成為進步的、改革的、台灣意識者的共同標簽,由於台中州下的文化人、文化會特多,「文化的台中市」因應而成。「台灣文化協會」因日人的打壓與內部的分合,一九三二年遂告解散。

  文化協會撤下了台灣新文化的種籽,對台灣歷史的後續發展起了非常的作用。雖然浪花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因「二二八事變」,許多台灣菁英份子煙消雲散,離開政治舞台。然其影響,若斷實續。

  今日網際網路盛行,弗遠弗界。我們要放眼天下,立足台灣,首先要建構台灣自己本土的文化,重構屬於台灣人的歷史。回到「台灣文化協會」年代,認識吾土吾民,先賢的奮鬥事跡;展望未來,冷靜思考,我們回顧目前台灣的文化建設,請大家一起思考如何建構台灣的新文化。並且深深的期許,台中市在未來的百年能再起「新文化運動」的風潮,讓文化城永遠是文化城。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向學校網路中心申請使用電腦,利用連自中興大學計算機中心的T1(1.54Mbps),快速的尋找我們需要的資料,並向校網中心申請了一個FTP空間,方便隊員上傳資料和進度,以及Web空間放置Beta版的網頁,並在自己的Server上架設mail list,利用E-mail和隊員通訊。

5.我們克服的難題

  因為這次比賽的公文是十月多才接到,而且適逢學校段考和複習考,所以一開始時間就不太夠,加上組員的問題遲遲無法解決,所以進度更是雪上加霜,還好同伴們都很爭氣加上指導老師的幫忙。

6.心得箴言


累......不過終於做完了......。
現在的我坐在中一中的網路中心裡,
一句話也說不出......。
感謝各位在這麼冷的晚上,
捨棄去精明一街瘋瘋地擠跨年晚會
(或者說寧可在這裡吃宵夜順便跨年)
而為了一個信念,
不見天日的奮鬥著......。
也感謝管理網路中心的老師,
在翹頭以前,
還特地買了兩大袋的熱湯來......
然後留下這裡的鑰匙。
感謝我們為了這個站接觸過的所有人們
沒有你們也許就沒有這個站。
當下一世紀就這樣
隨著夜色,一波一波淹沒我們,
我們仍繼續我們的自轉,
無視外界正煙火歡騰齊聲倒數,
也許,也許是”世紀”這個名詞太巨大,
我們的感覺反而麻痺了﹔
也許,這沒日沒夜的工作才是我們慶祝的方式,
可以確定的,是下一個世紀也將是我們奮鬥的時代。
冰冷的夜風拍擊,星河碎落一天,
流成月色,塗滿搖曳的草......。
再次感謝大家......
包括認識的和不認識的,
祝二千零一年都幸福。
累壞了......
雖然還是說了那麼多......。

 

來自十六個不同的角落

來自四方的英雄好漢

在二十世紀末前夕

藉著網際網路

因緣相會...



計劃要素

1) 你們從事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有助於你們的學校教學和課程需求?

  這個專題在國中一年級讀過認識台灣歷史篇在七八章剛好結合所以對本次所研究的主題台灣文化協會並不感到陌生且想獲得課本上有的和課外相關的補充進一步加以整合之前對課本內容的異之半解對此環的歷史友連貫性的概念用來探討台灣在此時歷史的來龍去脈浪自己任市更多台灣人的固市且也間接學習到如何查資料及整理資料對日後無論任何科目將受益良多。透過這次的活動,藉此培養出合作無間的團隊精神,各人有各人的職務,即使做完了,也能互相幫忙﹔也間接學習了處理的能力。並在會議討論中,學習到民主精神。過程中,發現目前大部分的教育系統,還是屬於「填鴨式」教學,學生單單只從教科書上獲得知識,而不再去追究資料是否正確,長久以來不過是在背書罷了,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們透過這次活動,實際地去探討這段歷史,得到了以前教科書上所學的不足。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

數位相機,袖珍錄音機,掃描器,印表機,行動電話

網路伺服器:Windows NT Server(&Win2000),Linux Server(CLE0.9p1)

網路工具:E-mail,FTP,Web Server,Personal Web Server,Mail list

軟體:

Internet Explorer 5.5,Netscape Neivigetor6.0,Opera 5.0

FrontPage,Word,Dreamweaver,Flash,Fireworks

Photoshop,PhotoImpact,PaintShopPro,CoralDraw,PhotoDraw,ACDSee

WinZip,WinRAR,CuteFTP,PC Cillin,NortonSystemWork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大使”或發言人角色

  這次除了利用學校的光纖網路和各個隊員或是老師溝通,對外聯絡採訪的方面則透過指導老師 幫忙,還有使用了E-mail及學校開給我們的FTP,使我們能更方便的聯絡。對內,像是給每個隊員的通知、大會寄來的通知都透過組長來寄發,對外,以上網的方式和其他隊伍互動、跟大會聯絡。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對你們的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這次的專題研究,可說是本校(台中一中)歷史的延伸,「吾為一中人,焉能不知一中事」這就是本隊研究此主題的最大原則,過一番找資料,才赫然發現本校原來有一段艱辛的歷程,知道先人們為了我們這些後代子孫,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雖然當時受到日本殖民政府的壓迫,但先人們充分地展現出堅忍不屈的臺灣精神,也就是所謂的「台灣魂」,讓我們此時此刻無不向先民們敬上最深的敬意,且更珍惜現在我們所擁有的一切,畢竟這些都是得來不易。並提供了學校及地方人士,藉由我們的網頁,學到台灣民主運動的演進及未來的發展方向。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我們採訪組,主要是做訪問,攝影,錄音等工作,我們需在訪問前,讀過一遍相關資料,並想出訪問主題,內容,受訪者和此次主題的關係,相關經驗或自身經歷,及準備錄音帶和照相機,以便事後資料的協助,在開始採訪時,需透過指導老師聯絡受訪者(明台家商及文化局)簽呈批准後,由校車載我們至目的地進行採訪,先由一位同學負責發問,其他同學紀錄及參與發言,我們在訪問受訪者的過程中,氣氛非常輕鬆,如同朋友間的閒聊,沒有壓力,受訪者總是樂於並竭其所能的告訴我們有關的問題,我們的紀錄必須簡短但有重點,以便日後資料整理方便。在訪問中,我們更深入主題及對這工作的興趣是樂於其中。訪問完後,最辛苦的就是統整資料及打字上去,我們先從資料及錄音帶中,刪掉不必要的內容,並把所有資料連貫起來,交給打字的同學,打字的同學常需花很多時間,把一大串的資料打上去,真的很謝謝他們!


6)發現、教訓、和驚奇

  由於目前資訊工具的發達,我們藉這次活動歷史搬到網路上,而不在只侷限於書本上,再加上目前大多數人事業忙碌,無暇讀書,因此才會想到將份歷史資料加以整理,推廣給大家知道。我們在活動中發現到不單單只是歷史,更要學到先民奮鬥的精神,由於其中我們更學到懂得珍惜本校,保存固有的傳統,使其發揚光大,不因時間的流逝而退步,以不辜負先民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