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培火
蔡培火

王敏川 | 林幼春 | 林呈祿 | 林茂生 | 林獻堂 | 連橫 | 陳炘 | 蔣渭水 | 蔡培火 | 賴和 | 霧峰林家

 

蔡培火的半身照

  蔡培火,號峰山,生於西元一八八八年,祖籍福建泉州。七歲時喪父,兄因抗日而被捕,因此,他的母親便帶著全家逃到福建石湖避難,之後再回到北港定居。

擬組慈善團體「新生堂」財團時的合照

  十八歲,蔡培火就讀台灣總督府設立的「國語學校師範部」,在當時已稱的上是台灣的最高學府了。畢業後,他曾擔任公學校的教員;民國三年,林獻堂創設台灣同化會,目的是爭取待遇的同化,要求平等之意,但才成立一個月多,就被台灣總督府下令解散,受解散該會的波及,蔡培火於是被免了職。

蔡培火參加林獻堂的留東詩友會第六次例會

  民國四年,蔡培火因受林獻堂資助下赴日本留學,考進日本官立東京高等師範學校理科。於民國九年,畢業返台。在日本留學期間,他信奉基督教甚深,並與林獻堂商洽,創辦一所私立中學,想藉以彌補日本人對台灣老百姓教育的不平等,起初台灣總督不允許台灣人私辦,但經過一番努力爭取,一年多後,終於得到了批准,創辦起私立台中中學(今國立台中第一高級中學)。

蔡培火參選立法委員,莊垂勝為他即製發行的宣傳單

  蔡培火對於日本的統治,小就有很大的反感,因此自東京接受高等教育返台後,繼續以同化會之精神幫助林獻堂,再度進行政治運動,成立文化協會。

  文化協會在多數人鼎力推動下,不久就成立了「六三法撤廢同盟會」。

  蔡培火之後更協助林獻堂創辦台灣新民報,並要求設置「台灣議會」,在此期間,蔡培火被日本人關進監獄四次。

時任政務委員的蔡培火(右)銜命赴東京,希能請回台灣大老:林獻堂

  台灣總督府對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等政治活動,曾派人個別勸誘從事這些活動的人,要他們放棄政治活動,或作為日本人的間諜,不聽從者才關進監獄裡,所以參予政治活動而發財的人很多,但蔡培火始終未被利誘。

  當文化協會四分五裂時,由左派控制了文化協會,改名「新文協」,蔡培火憤而和左派斷絕,這也就是蔡培火能明辨是非、堅守立場的明亮之處。

  民國三十四年,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蔡培火很興奮,立即加入了中國國民黨。 民國三十六年,他當選了行憲後第一屆立法委員,民國三十八年,曲廖溫音女士為第二任太太,民國三十九年,被當時台灣行政首長陳誠任為內閣的政務委員,連任十五年後請辭,之後被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直到民國七十二年去世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