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高寒冷的漸江(弘仁)

漸江(1610-1664),俗姓江氏,名韜,出家後取法名弘仁,號漸江學人、漸江僧,又號無智,梅花古衲。明代江南徽州歙縣人(今安徽省歙縣)。他生於明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0),卒於清康熙二年(一六六三)農曆十二月二十二日,終年五十四歲。父早歿,家境清貧,但漸江勤奮好學,並抱有遠大志向。從師汪無涯,研讀五經,習舉子業。但生不逢時,明末的腐敗政,局,使他有志難抒,過了而立之年後,依然無所建樹。繼之清兵入關,揮師南下,更使他的理想抱負化為泡影。他出於對明王朝的忠耿,曾赴閩投奔唐王,但終究不能挽救時局,在極度失望的 心情下,於清順治四年(1647)在武夷山削髮出家。

從表面上看,在四位畫僧中,漸江要算是一個出家後與前世脫離得最徹底的人了。他不像八大山人那樣,出家後仍然悲憤難抑到幾近精神失常的地步。也不像石濤那樣身為世外人卻熱衷於社會的交往聯絡(接駕康熙,巴結權貴等)。他出家後,每日挂瓢曳杖,芒鞋羈旅,或長日靜坐空潭,或月夜孤嘯危岫,儼然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絲毫世不相關”的世外高人了,他曾有「偶將筆墨落人間,綺麗亭台亂後刪,花草吳宮皆不問,獨餘殘沈寫鍾山」的詩句,表達了他對故國的懷念之情,但又不得已,只好寄興於自然,雲遊各地。

弘仁一生勤於學習,從壯年到老年,無日不看書作畫,因而詩、書、畫皆有很深的造詣,其中以畫的成就最大。 他的山水畫筆墨精謹,格局簡約,山石取勢峻峭方硬,林木造型盤弩猶勁,雖師法倪瓚,但又能“于極瘦削處見腴潤,極細弱處見蒼勁,雖淡無可淡,而饒有餘韻”,比倪瓚還要孤高。

他很少用粗筆深墨,也少點染皴擦,不讓作品中出現絲毫的粗獷霸悍,張揚外露的習氣,全以精細的松靈之筆徐徐寫出,於空靈中顯充實,靜謐于寓深秀,結構出一派純淨、幽曠而又峻逸雋永的意境,給人以品味無窮的審美感受。我們看漸江的畫,可以感受到一種高山上的寒冷,好像連空氣都凍結玻璃。弘仁在繪畫藝術上,博採眾長對倪雲林的畫法體會最深,就是因為他能正確的理解倪雲林的繪畫創作方法,能夠真實的表現自己胸中所熟悉的客觀景物。弘仁對於元四家的畫法力學苦練,尤其出於倪雲林的技法,逸筆淡淡,渾厚而有氣韻,筆墨精鍊,一丘一豁確有千巖萬豁之感,但他學其精神,不入窠臼。

回前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