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蕭教你寫詩》(1

遨遊山林之間      蕭蕭

沒有尾巴的熊叫「無尾熊」,沒有嘴巴的貓叫「凱蒂貓」,那沒有脖子的熊呢?──開玩笑,大大有名「吳伯雄」。

沒有尾巴的熊叫「無尾熊」,沒有嘴巴的貓叫「凱蒂貓」,那沒有小雞雞的熊呢?──想了很久以後,我們突然想到:那不是「母熊」嗎?

寫詩要有這樣的聯想力、想像力,而且,永不僵化。很多人在聽過第一則「吳伯雄」笑話以後,篤定認為「無尾熊」、「凱蒂貓」之後,一定是「吳伯雄」,在人家問他「那沒有小雞雞的熊呢?」他同時回答「吳伯雄」,成了一個更大的笑話。──只是又一次委屈了吳伯雄。

因此,寫詩的時候,不能想到「山」就說「青山」,想到「水」就說「綠水」,「山」可能是「青山」,也有可能是「黑山」、「蒼山」,甚至於「白山黑水」。而且,也可以不從顏色去寫山啊!可以寫山的高大、雄偉、蒼翠,寫山的景緻風光、山的遠貌近況,寫山路、山鳥、山風、山嵐,山的歷史、地理。

現在,我們就試著以「山」為中心點,展開搜尋,跟「山」相接近的事物會有一些什麼,「它」又跟人類的情意、觀念、思想、意志,有著什麼樣的瓜葛?

 

譬如說:「雲是天空的樂高」,那麼,「什麼是山的面紗?」

1 霧是山的面紗→霧是山的薄紗→霧是山的頭紗→

2 煙嵐是山的面紗→

3 霧是山的圍巾→

4 煙嵐是山的嘆息→

5 雲是山閒暇時放出去的風箏→雲是天空的翅膀

 

如果說:「雲是天空的翅膀」,那麼,「什麼是山的信差?」

6 鳥是山的信差→

7 微風是山的讀信人→

8 飄飛的蒲公英是山的綠衣使者→

9 蜘蛛是山林裡頭撒網捕食的漁夫→

10雪是合歡山上的一抹寫意→

11回音是山谷的歡呼→

12嬌豔的花朵是山間的調色盤→

 

看過這十二個句子,有沒有發現我們的心一直在山的天地之間遨遊?我們可以創發出更多的詩意:

13                                             

14                                                   

15                                       

請積極串聯不相干的事物,讓人類的情意、觀念、思想、意志,與大自然緊密結合。就從山林出發吧!

 

 

《蕭蕭教你寫詩》(2

遨遊山林之外      蕭蕭

從山腳、山腹、山腰,一直往上爬,終究可以到達山頂山巔,遨遊山林之後,我們試著遨遊山林之外。

放眼看山,山在天地之間,「山」像什麼?把山跟人體相比,「山」會是什麼?或許我們可以造出這樣的句子:

               

1 山脈起伏是大地的背脊→

2小小的山丘是大地的青春痘→

3小小的山丘是大地永遠青春的明證→

4 山是大地的乳房→

5 山陵是大地的屏風→山巒是大地的長城→

6 山是大自然裡的大冰箱→

7 山脈是果園的籬笆→

8 聳立的高山是涓涓流水的依靠→

 

山可以是高大、峻偉,也可以是小小的小山崙,當它與周遭的環境發生繫連關係,詩意才真正產生。因此,高大的山是大地的背脊、乳房,小小的山丘卻可以是大地的青春痘;是青春痘,所以也可以說是大地永遠青春的明證;專注看山,山可以是一堵穩重的大冰箱,裡面有拿不盡的水果;放眼看山,山卻是果園的籬笆,保護了整座山的水果;擴大而言,山是大地的屏風、大地的長城;賦予感情,山是涓涓流水的依靠,山水相依相靠,這樣的感情值得繼續發展。

如果讓山本身起一點變化,或許我們也可以造成這樣的句子:

 

9 爆發的火山是地球表面破了口的青春痘→

10休火山是地球隨身攜帶的不定時炸彈→

11土石流是山悲憤交加的血與淚→

12光禿禿的山是灰了的心、氣餒的球、不會發光的電燈泡→

 

這樣的句子,其實可以來回思考,譬如「爆發的火山是地球表面破了口的青春痘」,也可以在寫青春痘時,誇張為「破了皮的青春痘是爆發的火山」。「光禿禿的山是灰了的心、氣餒的球、不會發光的電燈泡」,不也可以用來形容心灰氣餒的鬥志→「灰滅的心是光禿禿的山野」→「灰滅的心是不會發光的電燈泡」。

再進一步,以山為中心,我們還能做更多的連結:

 

13雪是山的白棉襖→

14烏雲是雨神的斥候→

15繁星閃爍是天空忍不住的心跳→

16銀河是黑夜的長髮→

17微風徐徐是田野溫柔的淺笑→

18風是山巒的梳子,多情地梳理凌亂的心緒→

 

如是,我們的心向整個天地開放,以山為中心的詩句因而逐漸形成。

 

 

《蕭蕭教你寫詩》(3

遨遊天地之間       蕭蕭

中國傳統的水墨畫,也有人稱之為山水畫,因為畫的內容不外乎山與水,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前兩次造句練習中,我們都以山林為範疇。山水是大自然中最主要的主體部分,我們從山林出發,原因在此。不過,我們不能永遠只在山林中打轉,我們必須開拓更多的可用資材,向天地之間遨遊而去……

請試著向更廣大的天空、宇宙去索取詩意,讓詩人的精神與天地相往來:

 

1 天空是光可以隨意揮灑的畫布→

2 恆星是宇宙蒐藏在家中的燈飾→

3 彗星是宇宙的私家偵探→

4 彩虹是天與地的橋樑→

5 冰河是極地的銀白色手術刀→

6 太陽是向日葵可望不可即的情人→

 

天空、彩虹、恆星、彗星、冰河、太陽,離我們很遠嗎?颱風是誰的喘息?地震又是誰在生氣?我們生活在天地宇宙之間,無物不可入詩。學習這樣大膽地使用風雨雷電、日月星辰、冰河極地、斷層地震,我們的詩才可以大開大闔,不會小鼻子、小眼睛,只在肚臍眼中逗留。

起手不凡,出手不俗,詩之天地所以值得留連,其因在此。

因此,在以大氣魄、大胸襟、大手筆的方式選材之後,我們更應該講究如何形成非凡的氣度。一個簡單的句子,我們如何發揮出人意表的想像力,加以增添,使它變成頗有詩意的句子。以下例句,值得我們思考:如何製造,如何改造?

 

7 左手是右手的影子→

8 綠葉是紅花的親密知己→

9 落葉是秋天不經意的鄉愁→

10振翅的鳥雀是天地間躍動的心跳→

11大雨滂沱的季節是沙漠年少輕狂時的美麗回憶→

12豆大的雨滴是令人無所遁逃的迎擊→

13玫瑰花是土壤孕育的愛神邱比特→

14被風吹落的葉子是大樹顫抖的恐懼→

15向晚的微風是春天的輕吻,給花和樹→

16芭蕉葉上的錚錚鏦鏦是雨隨興而奏的爵士樂→

 

以影子形容左手和右手的相似與不可分離,以知己代替紅花與綠葉的相襯與相托,落葉是樹對大地的懷念,鳥的雀躍是天地間的心跳,都是相當精采的詩句。其後各句,因為加上不同的情境(如:向晚的微風、芭蕉葉上的錚錚鏦鏦、沙漠年少輕狂時),因為改用抽象的思維(如:美麗回憶、愛神邱比特、恐懼),因為詞性的變化(如:迎擊),詩意自然瀰滿而出。這時,大風大雨,大山大水,似乎也就不是最重要的了!

 

 

《蕭蕭教你寫詩》(4

遨遊天地之外      蕭蕭

入乎其中,出乎其外。這是所有文學藝術工作者都應該信守的準則。真能入乎其中,才能透徹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事物的真相;真能出乎其外,才可以不被物所迷所惑,而能悠遊於物之外。入乎其中,具有寫實的功能;出乎其外,則有哲思的體悟。

因此,在遨遊於山林、自然、天地之後,我們應該學會遨遊於天地之外。也就是說,在遨遊於天地之間的同時,更進一步,我們應該思考:面對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我們能找出什麼萬律萬理,甚至於找出「以簡御繁」、「一以貫之」的不變真理。或許,我們不是哲學家,無法「究天人之際,成一家之言」,但是,何妨以這種更進一步思考的態度,思考我們遨遊於天地之間時所創造出來的句子。

譬如說,「芭蕉葉上的錚錚鏦鏦是雨隨興而奏的爵士樂」這個句子,我們可以思考:為什麼說是爵士樂,而不是圓舞曲?雨,為誰而奏?雨,隨什麼「興」而奏?譬如說,「向晚的微風是春天的輕吻,給花和樹」這個句子,我們可以思考:春天給花和樹的輕吻,會帶來什麼愛戀?生出什麼「後代」?向晚的微風拂觸在我的身上,可能驚醒我什麼感覺?花和樹又會如何送出她的輕吻?

創造了一個結合天與人的詩句,我們必須再進一步思考前因後果,如何造成這個現象(前因),造成這個現象之後又會如何(後果)?

 

1 紅葉是秋天捎給春天的思念帖

  ──卻喚來白色冬天的肆虐

2 岩石是時間的貞婦

  ──片片剝蝕自己,卻盼不到情人回心轉意

3 細雪是上帝的頭皮屑

  ──天氣一冷,飄飛越勤

4 水母曾是大海中的浮游者

  ──現在卻是台北街頭公開販賣的奴隸

5 落花是流水向大海說的情話

  ──說的也不過是誓死相隨

6 小樹是河邊的納西塞斯

  ──不管風來不來,獨自梳理自己的髮絲

7 螢火蟲是森林裡的精靈

  ──趁夜靜時舉辦燭光晚會

8 沙漠是玫瑰最後的墓地

  ──那一對寂寞的老夫婦離去時的眼神這麼說  (簡瀚翔提供)

 

請特別注意「──」後的句子,讓自己學會在天地之「外」遨遊。

對物能入乎其中,出乎其外,就可以創造出「出人意外,入人意中」的詩句。

 

 

 

建議使用Internet Explorer5.0或以上瀏覽器 800*600解象度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