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周的金文

  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考察, 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 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 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金文之全盛時期為周,周以平王東遷分為西周及東周──西周趨於端整雄渾,造成金文之黃金時代; 東周因列國割據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別介紹之。

  • 西周:
      西周承殷末書風,直到成王時方產生獨特的風格,書體雄渾典麗而壯觀;在昭穆之後,則變為嚴謹端正。
    西周 毛公鼎
      學術文化之發展多少會受到社會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於天下統一,社會安定, 加上周公制禮作樂,堪稱太平盛世,故書法家得以表現雄渾典麗之風格,內容亦有逐漸加長之勢,如大盂鼎即為此期最典型之傑作也。
      而至昭穆之後,書風漸變,筆畫由粗細相參而趨於均勻劃一;收筆與起筆亦由方圓不一,而變成圓筆;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 書風極為嚴謹端正。端整典雅之頌鼎、典雅整贍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風之毛公鼎等,皆為此期之代表。
  • 東周:
      自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演變成列國紛爭之局面,由於諸侯自製銅器,書法因受其影響,呈現濃厚的地域色彩。 列國銅器可概略分為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及中土五大系統;因北土、中土出土器物及銘文俱少,所以以東土、西土及南土為代表。
    • 東土系──勁直峭拔
        包括齊、魯、邾、莒、札、薛、滕諸國,以齊國為盛。其共同點為書體高長,筆劃變為直線,與西周之曲線筆劃異趣。 齊陳曼簠之嚴整勁峭堪稱東土系之傑作。
    • 西土系──古樸雄渾
        西土系包括秦、晉、虞、虢諸國,以秦最盛,其書體近似小篆,有古樸雄渾之風。
        秦併六國,書法亦融合各地之風,遂產生較完美之書法,為秦代小篆奠定良基。
    • 南土系──柔美渾圓
        南土系包括楚、吳、越、徐等國,而以楚最盛,書法柔美渾圓。值得注意的是徐國之器『王孫遺者鐘』書風與齊器較近, 章法縱橫整齊,端整之中又有流麗之風;可知列國之書仍相互影響,東土、西土之分,也非絕對界限,交流亦不可能循後人所定之界進行 。
        秦代金文漸至末流,所存石刻書跡亦不多存。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一法度、衡石、丈石之業,皆刻或鑄於銅鐵之上,以頒行天下。 其以曲線為主,間架平穩,整齊中寓變化,氣勢奔放,堪稱小篆之傑作,也為後代習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資料
  • 石鼓文
    石鼓文
      三代傳世之刻石,以石鼓文最著。據說其文詞有詩經之遺風,書體則如「鐵索金繩,龍騰鼎躍」,當奉為石刻之祖,誠為至言。
      石鼓之數凡十,高約三尺,直徑二尺餘,本是「碣」,唐人不識,看它長的像圓鼓,便給它起了這樣一個名字。文字則刻於四周, 內容多記狩獵之事,故又稱「獵碣」,但書體尚古,極為難解,歷經學者考訂之後大體可讀,體裁為四言詩,而修辭、用韻、 詩風俱與詩經相近,應當是詩經時代的作品,旦大抵為東周秦國之書,大篆之代表作。
      考石鼓文之書體,與東周西土系極為酷似,但較西周金文整練,且筆劃都是曲線,字型或長或方,隨字而異,間架勻整,布白寬舒, 有疏朗之趣,行款整齊,縱橫成列,字體大小如一,益顯端整渾厚之風。
      歐陽修又稱「其字古而有法」,並不難明白石鼓文的美麗。

  • 周代帛書與簡冊
      秦代之前流傳下來的書跡很少,只有甲骨和鐘鼎保存較多,但經過鑴刻,不免失真 ,而墨跡更是很難再見到。自甲骨文出土後,陸續發現一些殘留下來的朱書和墨跡;最 近地下古物陸續出土,先秦的墨跡漸多,如長沙附近,信陽等地皆有出土竹簡、帛書等 ,皆是書史上十分珍貴的寶物,且將書史改觀,其價質難以估計。
    1. 東周楚繪書
        長沙因為廣闢土地,附槨一帶的周秦陵墓多被發掘出來,此書即發現於長沙東郊的 晚周木槨墓中。墓中書皆用竹笈貯藏,折疊端正,但可惜出土時未受到愛護,導致毀損 過半,有許多已經毀損,只有這本完好無缺。
        此書為絲質,出土時已呈深褐色,幾乎和文字相混,現在為錫克來﹝Sackler﹞所有 。有彩色和實物等大的照片,也有紅外線拍攝的黑白照片,字跡相當清晰。此繪書縱十 五吋,墨跡如蠅頭小字,肉眼不易見,分二面書寫,正反顛倒;一面有八行,每行三十 七字,另一面有十三行,每行三十四字,但漶漫不明的字共有二一八個。書的四周繪有 奇禽怪獸及譎詭的人物,及傅青紅諸彩色,每個圖片的旁邊還有神名及註釋,內容像古 代禱神之文。
        至於年代,根據文字和同時出土的遺物推定,應該是晚周時的東西;根據帛上的圖 片,又可知應是楚國之書。
        其書體為大篆,與東周金文中南土系的柔美婉曲相近,筆畫以曲線為主,結體橫扁 ,字體端整,章法整齊,有「交理玄奧,篆法奇古」之稱。

    2. 戰國策
        和帛書老子甲本同時出土。全書二十七篇,一萬七千餘字,其中十一篇和今日的戰 國策和史記內容相合,剩下來的十六篇大概是戰國策的後半部,可以補正戰國策和史記 的缺失。
        書體是大篆,較帛書老子甲本更為高古,曲線顯著而結體繁複、風韻奇古,有東周 金文南土系婉曲柔美之韻致,亦是東周末期南土書法之傑作。

    3. 長沙仰天湖戰國楚簡
        歷史上記載晉代不準曾挖掘魏襄王的墓,得戰國楚簡十餘萬冊;近年長沙和信陽出 土戰國竹簡,前後達四次之多,內容多是記載贈送死者器物的譴冊,只有信陽長臺關有 出土諸子尺書這一類的古物。
        長沙仰天湖戰國楚簡,在民國四十二年於長沙南郊仰天湖第四十五號木槨墓出土, 共四十三簡,長約二二厘米,內容也是譴冊。書體和戰國金文中南土系的圓滑柔美相似 ,是大篆墨跡的傑作、書史的無價之寶。

如果有任何問題、錯誤,別忘了E-mail 告訴我們喔,謝謝囉!
這個網站是由高雄來的墨痴們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