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載金城

億載金城簡介   

同治13年四月,清延派遺船政大臣沈葆楨以欽差身份來台辦理籌防與交涉各項事務。
沈葆楨為保障府城的安危,奏請建造安平海口三合土砲台,模仿西洋新法,安放西洋巨砲台。
七月,沈氏與洋匠相度要隘,踩址繪圖,擬設砲台於三鯤身地方;取其地勢扼要居中,
復賴安平風湧險惡、天險可守,以固泊海口、護衛府城。九月興工,至光緒二年(1876)八月竣工。
砲台外門額曰「億載金城」、內門額曰「萬流砥柱」,皆完全都是沈氏之手筆,
尤其顯示出鞏固海疆、固若金湯的宏偉的旨意。安平砲台為正式名稱,也稱三鯤身砲台或西洋大砲台,
因現在地屬二鯤身,所以又稱二鯤身砲台。
億載金城是清季自強活動中模仿西法、崇尚洋務與船堅砲利政策下的產物。
沈葆楨重用洋將日意格,委其聘請法國工程師帛爾陀、魯富來台設計興築億載金城,
採用外護深濠、內呈方形、四隅突出之稜堡式砲台的基本型態-這是歐洲十六世紀初,經過研究改進而發展出         來的營壘。
關於億載金城的規制、形式與配備,可由沈氏奏文中的描述得知;
台為方式,其制四面共寬一百八十丈,四角為凸形,中為凹形;凸者列大砲,凹者列洋槍;
外更掘濠一重,濠岸以一丈為率,注水以七尺為常。
台上容一千五百人,周圍配大砲五尊、小砲六尊。台之下為避砲室,後為倉庫。其牆均須極厚,層層必竹木撐         持。
但原始設計與實際完工仍有些許不同,例如所購置的十八噸英國阿姆斯壯前膛大砲五尊應該是「凸者列大     砲」,
今日現場所見到的卻是五座大砲位向西排開一列;而原計畫購買小砲六尊,運抵臺灣的卻是
阿姆斯壯四十磅前膛砲四尊與二十磅後膛砲四尊,今日現場更見十一座小砲位分布其他方位。
砲台興築工期計畫六個月完竣,但一、以磚石材料內地轉運維艱;二、以督造官員凌定國侵吞砲台工費,
造成工程進度延誤。至光緒二年八月才完工,共費時二年。
砲台完工後仍有繼續維修,如光緒三年臺灣道夏獻綸的修建與光緒九年臺灣道劉璈的修護,皆都令砲台的規制     益加完備。
民國三十四年(1945)臺灣光復後,億載金城地處荒郊,又有違建戶進住,挖牆掘土、搭屋建舍,
一副悽慘景象。民國四十五年,台南市文獻委員會將億載金城列為台南市十二勝景之一,
名為「金城春曉」。民國六十四年,台南市政府以億載金城興建一百週年為由,訂此年為觀光年,帶動各項觀         光措施,
億載金城今貌與仿製大、小礙,皆當時整建。民國七十年,台南市政府開發安平新市區(即第五期重劃區),
修馬路、建橋樑、填魚塭,億載金城隨著交通便捷,再享聲名,倍受重視。
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內政部公告指定億載金城為台閩地區第一級古蹟,更加肯定億載金城的歷史地位。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