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目前共分7個行政區,分別為
區區有其獨特的自然景緻與人文風貌,以下分別來作介紹。
特色:本區為一已定型之工商型態社區,面積僅十平方公里餘,而人口卻有五萬多之稠密地帶,亦為全市精華地區,商店、住屋均在在不敷,可開發土地不易取得,只得將原老舊社區住宅更新及將南榮河、旭川河上部分河段加蓋利用,以克服建地之不足,為一特色。
本區位置:本區地形狹長多山,僅沿海邊有狹小平地,位居基隆港的東面,背山面海,峰巒聳翠,海天一色,波光牆影,氣象萬千,形勢險要,東鄰信義區,南與仁愛區相接,土地較平坦,人口稠密為本區精華地帶,西為港區,和平島在本區北面,僅一水之隔,與基隆嶼遙相對峙,扼基隆港咽喉為軍事要地,東北面八斗子與北縣瑞芳鎮接壤,濱海公路以本區為起點,為通宜蘭要道。本區為基隆市的一部,基隆港客運碼頭,貨櫃碼頭、軍用碼頭、正濱漁港、中國造船公司基隆廠、八斗子漁港均在本區內。不但是海運要區,亦是北部漁業中心、造船中心,居民職業亦多從事與此相關之職業。
工商漁業:本區重要工業以修造船業為主,如中國造船公司基隆廠。及其他許多漁船修造廠等。除此之外,本區兼具商港與漁港。重要商業為進出口業及與漁業有關之供應業,漁貨市場、漁品加工業為主,銀行業亦多設在本區內,商業繁盛。本區正濱、八斗子兩大漁港,為北部漁業中心,居民大多以漁業為主。
主要交通:交通以公路為主,四通八達,甚為便利,濱海公路是本區主要對外道路。
教育文化:本區有國小五所、國中三所、海事職校一所、工商高職一所,本市唯一的最高學府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以及本祈雨文化中心、市政府、港務局、水產試驗所等機關均在本區內,寺廟大小九十餘座、教堂十餘所,可說洋洋大觀。
古蹟與風景區:海門天險、民族英雄墓是本市有名之古蹟名勝,和平島濱海公園、八斗子公園均是具有獨特風格之風景區,基隆嶼、碧砂漁港觀光漁市亦在本區內,中正公園在本區邊沿。另在海門天險對面山頭有私人經營之十八羅漢洞。
簡介:信義區位於基隆市之中心,地勢東西寬而南北稍狹,東至孝岡里與中正區交界,南至田寮河與仁愛區交界,西至義三路與中正區交界,北至中正公園與中正區交界,東南為台北縣瑞芳鎮,東北及西北為中正區,西南為仁愛區,總計面積為一○、六七○六平方公里。行政區域共劃分為十八個里,人口有四萬七千五百七十七人。信義區向來為人文薈萃的地方,轄區內機關、學校林立,舉凡有基隆地方法院、法務部調查局基隆調查站、崇右企專、基隆女中、培德高職、光隆高職及二所國中、六所國小,並有多處風景優美的景點,如中正公園、槓子寮砲台及深澳坑砲台等均是假日郊遊踏青的好去處。
地理環境:本區位於基隆市之中心地帶,商業繁盛,人口稠密,縱貫鐵路及公路皆以此為起點。境內有紅淡山、獅球東南與西南,地勢向西北傾斜,由西向南之西定河及由南向西之南榮河,匯入市區中心之旭川運河而注入於海,另由東向西流入於海之田寮河為市區內二條主要運河。四境,東至愛九路與信義區交界,西至中山區以中山橋為界,南至暖暖區八堵隧道接壤,北至中正區信一路以運作界,東南為信義、暖暖兩區,東北為中正區,西南為安樂區。
地勢:本區位於基隆市之北部,東傍基隆內港,南接仁愛區,北面臨海,沿港均為碼頭地帶,交通便捷,港埠設備集中建設於此,漁港一處,漁產尤豐。協和火力發電廠設在境內。轄區內有內木山、外木山、虎仔山等聳列其間,牛稠港、蚵殼港(西定河)分佈其內。行政區域本區面積為一○•五二三八公平方公里。
本區命名為安樂區,因居民安分守己,勤勞操作,樂在其中,故取名安樂,象徵安居樂業之意。「本區在清領時代亦稱基隆堡,日據初期,曾創設大武崙庄、蚵殼港庄,外加內木山夆,大竿林庄,均屬基隆廳。日據沿用清代行政區劃到民國九年十月一日地方制度改革,廢庄為大字,為地籍名字,屬基隆街。(民國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屬基隆市)。至民國十三年(西曆一九二四年,大正十三)改庄為町,民國三十年十月一日因應都市發展,蚵殼港變更為觀音町、寶町、西町、(大武崙仍為大字),民國三十一年各町及大字設區會,太平洋戰爭發生後合併為第十第十四兩區會,光後乃將原有區會(觀音區、寶區、西區、大武崙區)改為第四區,嗣民國三十五年一月改稱安樂區。並將全區劃分為二十一里,嗣後於民國三十七年、四十一年、五十四年、六十年、六十七年區轄各里均經部份調整,迄民國七十七年三月市政府為因應本市七區未來均衡發展態勢,特將行政區域作一重大調整。
本區原轄之西華、西榮、西定、西康、德和、德安、中和等七里劃歸中山區,原隸七堵區之鶯歌、七賢、四維、三民、五福、六合等六里歸併本區。行政區域調整後本區現轄二十里,面積由一七•八六五二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一三•四六%)略增為一八•○二五○平方公里(約占全市總面積一三•五八%)。人口由五七•六八五人增加至五、八八八七人。本區現有人口數為六七•○五一人(八十四年十一月底統計),面積為全市第三位、人口數居全市第一。
地理位置:本區位於基隆市之西北部,在民國七十七年前之地形,東西側狹突出,而東南至西北較長,人口密集於尖端,境內除安一路附近為平地外,其他大都為丘陵地帶,土脊山多,出產甚少,西北面為大竿林山及佛祖嶺,東南有石山。蚵殼港河(現稱西定河)橫貫,本區中心,往昔為水道交通,近以泥砂淤積,舟船不通,且於洪水季節,每易氾濫成災。尤以民國七十六年十月二十五日琳恩颱風侵襲,西定河氾濫成災,最為嚴重。區民迄今記憶猶存,心有餘悸。大武崙地區原為農業區,民國六十三年省建設廳在此開發大武崙工業區。
民國七十七年三月行政區域調整,原屬七堵區之安樂社區劃歸本區。安樂社區係全省最早規劃完成之「國民住宅示範社區」。因本市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市內可供建築土地,向已窄狹,隨之歷年人口成長,愈形稠密擁擠,亟待另闢社區,以資舒解,於是選定本市七堵區鶯歌里山坡地約六二•一六九○公頃,予以區段征收開發建設,於民國六十一年完成土地征收,嗣於六十五年底著手整地開發,至七十三年已完成幹線道路(麥金路、安樂路一、二段)自強隧道,及各項公共建設。本社區公共設施完善,(政府投資興建的道路、學校、行政大樓、超級市場、運動公園、停車場、電信局、郵局、加油站等)長庚醫院亦配合於民國七十二年四月在本社區興建基隆長庚紀念醫院,並於七十四年四月五日落成,對外營業,為本市及附近鄉鎮居民提供醫療服務。國宅部份,已完成第一期(三民里)第二期(鶯歌、七賢里)及第三期(四維里)。外加民間於六十六年在鶯歌石開發之國家新城社區(五福里、六合里)。民國七十七年本社區六里劃歸本區後,本區逐由農工型態蛻變為住宅型態。本區西北為山地,約佔五分之四,東南係平原面積狹隘約佔五分之一。然因本區可供開發的丘陵地甚多,目前建築工地之多居全市之冠,未來頗具發展潛力。
位置方面,本區東北部沿西定河與中山區為界,東南以樂一里與仁愛區為伍,西南以麥金路、基隆河與七堵、暖暖區為鄰。西至內寮里與台北縣萬里鄉鄉交界(本區行政區域圖如附表六)。全面面積一八•○二五○平方公里。
本區位置於基隆市南面,東與台北縣瑞芳鎮交界,西連本市七堵,南與平溪鄉十分寮接壤,北與本市仁愛區毗鄰,在前清時代是台北府四堡中之石碇堡的中心點,為本省東北部最古老城鎮之一,民國三十八年二月由七堵區內之八堵、暖暖地區劃出而成立暖暖區 近年來由於市地重劃房屋日增,耕地面積逐年減少,除原有之鐵公路交通網外,碇內地區外環道路即將完工通車,暖暖苗圃至七土地區之山區道路亦已通車,進出方便,由水源橋上高速需時只要三∼五分鐘,此為人口增加之主要誘因,現計劃興建中之萬瑞公路及基福公路開闢後,本區定將更加繁榮、更加便利。
特色:本區四週環山,基隆河、東勢溪,兩溪蜿蜒流經其間,自然景觀優美,水源地苗圃花木青蔥;暖東峽谷山壁峻削,林木蒼翠欲滴,基隆河畔暖暖橋下壼穴奇觀,名剎金山寺與海會寺,這些自然景色,近年來吸引大量外地遊客湧入,相信本區將成為基隆地區觀光休閒之重要據點。
位置:本區位於基隆市西南郊區,面積五六•二六五九平方公里,佔全市四二•七八%,東與本市暖暖區為鄰,北交本市安樂區,西、南二方與台北縣汐止鎮毗鄰。本區現有一六•五五一戶,人口數五五、六六九人。全區分為十九里(社區),境內有省立基隆高級商工職校乙所、國民中學二間、國民小學八間。
名勝古蹟:區內群山環抱,風景優美,尚有鄉村風味。基隆河由東北流向西南,與石厝坑、草濫、瑪陵、友蚋等溪流交會。全境多出僅西南隅北五堵一帶略有平地。轄內泰安、瑪陵、友蚋等地區農業發達,主要農作物以綠竹筍、袖子等為大宗,亦是市民休憩、觀光之好處所。
泰安瀑布:位於本區泰安里內自基北公路旁七堵火車調車場西端隧道進入沿泰安路約二公里處,草濫山谷,集諸山澗之水,從山壁急瀉而下,形成瀑布,環境優雅,水源豐沛,水聲潺潺,有如世外桃源,原始風味的自然風景區,瀑布兩岸的岩壁長滿各種樹籐,自頂端延伸而下,構成奇妙的景觀,瀑布瀉水處形成水潭,潭水清澈見底魚蝦優遊自得,假日遊客烤肉戲水,享受原野樂趣及夏日消暑的好地方。
瑪陵友蚋:位於本區五堵之北,沿途支流友蚋溪與瑪陵溪夾山稜南流,溪水清澈,沿途流中途可經日月洞,春天時山徑兩邊野生杜鵑開花爛漫,柚子花飄香,由瑪陵坑道上產業道路可登鹿寮山(又名仙洞湖山)老少咸宜乃一健行之好去處。
主要交通道路:交通方面有台五線貫穿本區中心,北通基隆、南聯汐止,其他輔助道路四通八道,堪稱便利。區內主要行政機關:七堵街上一帶公、私立金融、機關、商家店戶節次鱗比,工商繁榮,為本區行政、金融、文化、工商之中心重鎮,重要機關有基隆市警察第三分局、國稅局七堵稽徵所、七堵稅捐分處、公路局基隆監理站、基隆市農會、七堵衛生所、七堵郵局等等
資料來源--基隆市市政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