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面介紹

「金山面」是一個廣闊的生活區,而不是一個行政區。它是自清朝末年以來,一個以「金山寺」為共同仰中心所架構成的生活祭祀圈的範圍。金山面文史工作室係循著清朝時期金山寺祭祀圈的範圍,將新竹市的金山里、仙水里、科園里、關東里、仙宮里、龍山里、新莊里、新竹縣的大崎村、雙溪村、頭重里、科湖里以及鄰近地區〈包括竹科〉納入探討的範疇。

 

 

 

 

 

 

 

 

 

 

金山面人文導覽

 

 

 

 

 

 

第一站 五步哭山與芋仔窩龍眼樹

五步哭山位於金山里東南角和寶山鄉交界處,是新竹市

境內最高山,標高一八七公尺,比十八尖山高出五五公

尺。在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人登陸攻擊竹塹城時,

此區域是主要抗日戰場,當時雙方鏖戰一、二個月之久

,死傷慘重,真可以說是一步一血淚,「五步哭山」之

名可能因此而來。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還曾在山上挖了四個可以安置巨砲、直徑

高達九尺之防空洞,昔日的古戰場,隨著科學園區的擴廠,整個山麓被削去一半。歷

史遺跡在怪手摧殘之下,幾乎蕩然無存,令人浩嘆! 苧仔窩有四棵百齡以上的龍眼樹

,根據原地主吳聲泉鄰長表示,在他們家族尚未來此墾荒前,這幾棵龍眼樹就生長在

山襄上一棵樹最好年頭可結果二千斤,吳家當時窮困,曾依靠販賣龍眼所得貼補家用

,因此,這幾棵龍眼樹可說是他們一家人的救命恩人。此四棵龍眼樹已被

省政府與科管局列入珍貴老樹保護範疇。

第二站 風空

風空聚落隸屬本(金山)里六鄰,三面為山的包圍,住戶有三十四戶,是

目前金山面地區唯一尚維持傳統型態的客家村落,也是僅有的水稻種植地

區。世居該地的居民以鄭姓為主,其他姓氏皆係姻親關係。鄭姓為「四縣」音家人,

祖先來自廣東嘉應州平遠縣月水鄉。來台後,即在此落腳,迄

今已傳至九代,將近有 二○○年之久。現在還保留一幢祖厝,

原先係茅草屋,後來才改為磚造。

由於風空谷地受到金山面山系與風空山系的束縛,山谷間高度

落差很大,北面開口朝柯子湖溪,每於秋冬二季,季風盛行之

時,強勁的北風由東北向西南從柯壢坑口沿著山谷吹入,北風

凜冽,風嘯呼號之聲時起,宛如風洞,故名風空。風空伯公廟後有一百年老樟樹,樹

高二十六公尺,胸徑八•二公分,目前列入新竹市珍貴老樹保護範疇。

此一老樟樹,長年在凜冽北風的吹拂下,樹型傾向南方生長,掩蓋樹下的伯公廟,是本地的特殊景觀。風空

伯公廟為石材打造,有二百多年歷史,是當地的信仰中心之一。 被科學園區列為保護

區的風空的陵地,有一大片原始風貌的蒼翠山林,禾穗

成畦的田園,空氣清新、鳥種繁多,擁有相當豐富的自

然生態資源,其中老樹尤為珍貴一開山伯公三百餘年老

樟樹、山頂伯公二百餘年老樟樹、三棵百年以上相思樹

、風空伯公百年老樟樹、百年龍眼樹,以及黃宅邊的百

年目浪樹、徐宅旁一棵百年榕樹、二棵百年龍眼樹、鄭宅邊二棵百年龍眼樹、一棵百

年蓮霧樹。新竹市被列為珍貴老樹保護的僅有九棵,但風空地區卻有十四棵之多。風

空被稱為乙年老樹之家,當之無愧!

第三站 山頂伯公與老樟樹、相思樹

位於風空山頂有三棵百年老相思樹與一棵二百年老樟樹,樹型極美。四棵老樹齊聚山

頂,共同承受風空強勁的風,老樟樹下有一石頭伯公,稱之為山頂伯公,由吳家所供

奉。

第四站 三百年開山伯公老樟樹

位於本(金山)里六鄰風空地區的小山的上。據說清朝時期此地樟樹成林,周邊曾有

焗腦寮。經過時代變遷、天災、人禍交相的侵襲,目前碩果僅存此棵三人環抱,高聳

入雲的老樟樹。樹齡約三百年,樹高二十五公尺,胸徑一•四公尺,是新竹市最高齡

的老樹。由於高鐵計畫要砍除老樹伯公,地方人士深感老樟樹與地方發展的密切關係

,極力維護。為此,金山面社區營造工作室,最近

一年〈八六年)來陸陸續續舉辦多次老樹之旅與座

談會,期望更多人知道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

正如同伯公廟的對聯:正直降百福,神靈祟干祥。

祈願伯公庇佑風空護持地方。希望高鐵計畫放過開山伯公與老樟樹,以免破壞地方傳

統信仰與自然生態環境。

第五站 欣辰花卉農園

位於金山里七鄰開山伯公左側後方,此農園是鄭瑞煙夫婦所經營的現代農場,生產溫

室清潔蔬菜及聖誕紅、瓜葉菊、長春藤、觀葉類等花卉,是金山里最邊陲的地方。由

於主人用心經營,保有自然生態資源相當豐富,周邊環境清幽美麗,是金山里的世外

桃源。

第六站 集福宮

位於三期安遷戶社區內,是六位伯公的聯合辦公室。原包括金山里的「上在伯公」、

「三角伯公」、「楓樹伯公」、「龍尾伯公」、「水頭伯公」及仙水里的「皮鞋廠伯

公」。因科園三期的徵收,科管局乃將分散各在頭之土地公廟集中一處。編列經費斥

資千萬元,鳩工建造此一美侖美奐之廟宇。 一直至七十九年科學園區徵收三期土地,

金山里與仙水里上、下庄之土地全被徵收,居民四散遷徒,聚落乃廢。「河南公」墓

也於八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日正式遷建於三期安遷戶綠地上十坪左右新建之廟

宇,並改稱為「義勇忠祠」。

第七站 義勇中祠

位於科園三期安遷戶綠地上,當地居民稱之為「河南公」。 清光緒二十年(1894),

甲午戰爭戰敗,馬關條約簽訂,清廷將台灣割讓予日本,當時李鴻章曾言:「台灣鳥

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割之無妨。

在割地賠款之際,竟口沒遮攔,致引起台灣部份官兵和台灣人的反感,遂宣佈成立「

台灣民主國」,冀自救保台灣,並共同抵抗日軍強行進占。於是發生「乙未抗日戰爭

」。 台灣民主國敗亡後,唐景崧的親兵,大部份到淡水,經日軍繳械後雇外國輪船遣

返大陸。少部份南下的散兵游勇,即客家人所稱的一河南兵。身懷財帛鉅金,尚在逃

亡途中有燒殺掠奪之行為,遂被沿途義勇軍、民眾組團或個人截殺。竄逃至新竹之河

南兵,部份潛移浦雅莊(現今南雅里中部)躲藏,而形成聚落;相傳這些散兵多為河

南籍,故浦雅莊人稱其聚落為河南村,後誤植為荷蘭村。少部份逃至新竹金山面的河

南兵卻遭人殺害,就地掩埋於田野之中。後因妨礙農人耕作,於大正十年(1921),

經本地鄉紳吳廷、吳忠、吳石泉、徐木生、徐 華、龔海等六人起骨集中於一處,在金

山面下在四方埤邊,用三只百二石之大水缸裝置骨骸,修一墳墓祭祀,是年冬節日正

式完工。後因金山面大地主鄭邦泗擴大埤塘蓄水量,乃於昭和十三年(1931)間將河

南公墓移至上在伯公邊。

第八站 柯仔湖溪

柯子湖溪位於新竹市金山里束南邊緣,是頭前溪下游南岸最大的支流,也是金山里最

大的河流。柯子湖溪,舊稱「管甫坑」,現在地方人稱為1柯壢坑」。柯子湖溪蜿蜒流

過新竹市金山里、關東里、新莊里、千甲里,溪流兩岸有高大的樟樹、龍眼樹、目浪

樹、綠竹、香蕉等,茂林修竹,各種鳥類棲息於其上,稻田、果園蒼翠,呈現清靜小

天地,十分雅緻、寧靜。又是絕佳親水溪流,也是新竹市最富詩意的一條小溪。

第九站 金山里集會所

讓心靈釋放,觀賞金山里風景照片與影視播放,大家一起來 神遊金山里自然人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