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出生地
新竹縣員山里
時間
1947/02/06
學歷
省立竹東高中
經歷
  • 金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 金山里里長(民國 83-87年)
  • 新竹文獻編輯委員
  • 金山面文史工作室(成立於民國 85年)

 

里長作家 米店老闆的鄉土學習

橋,是著名的新兵訓練中心,對革命軍人而言,應當記得「淚灑關東橋,血濺車籠埔」這句名言吧。然而卻很少人知道關東橋在哪,又是一個什麼地方?關東橋的地名源於福佬人對廣東及客家人的稱呼「廣東仔」,日據時代,日本人嫌廣東難念改成「關東」。柯仔湖溪是新竹市與新竹的界河,因此關東橋就成了兩地相通的界橋。相反的,在附近的老地名「金山面」年輕人幾乎都快忘了此名詞,此行政區域包括了新竹市的金山里、仙水里、科園里、關東里、仙宮里、龍山里、新莊里、新竹縣的大崎村、雙溪村、頭重里、科湖里和竹科〈局部〉,而金山面這個曾轟動一時的老地方卻已漸漸沒落了。

豐行是一個平凡的米店。夾在關東橋的一條巷子內,巷外便是熱鬧的著名塞車道路「光復路」米店的老闆原是一名熱忱的生意人,本居住在竹中,為了生意方便多年前就將店設在本地,長久經營米榖生意,從早年的傳統的榖間到精米所在到最近的純粹米店,見證了「台灣近代米榖經營的發展形式。」後來這位米店老闆,開始細心追究關東橋與金山面的老故事,區區一個小市民開始從事地方文化的傳播工作,也未此即將消失的文史傳統的「科學城」注入了新的養分。里長伯的心願:基層行政工作者的鄉土意識米店主人為了竹中住家前的排水溝長期的堵塞,卻連里長都無法解決,深感個人關心地方公共事務的重要性,於是起了參政的念頭,然而地方父老認為「要服務人群固然不錯,不一定要在竹中,你久居的金山寺才更需要你的幫助」於是便參與金山里里長選舉,也許是憑著多年賣米的服務精神,只花了幾萬塊印明片就當選。這就是前金山里里長吳慶杰。它一改過去基層行政人員的姑息習性,積極推動社區事務的建設,如里民為了向科學園區、政府爭取權益,為了爭取更多的資源,成立了「金山社區發展協會」,促進了社區工作的良性循環。因為協助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李丁讚教授撰寫〈金山面社區史〉,開始對金山面地區的人文歷史產生了興趣,在文史工作的投入成為了生活重心。甚至成立「金山面文史工作室」。

今,在他的事務桌上除了社區公文之外,還堆滿了台灣史與社區研究、社區案例的書籍,中華民國大概很少像這樣的認真基層公務員。為了要使下一代認識金山面,舉辦了數次的「金山面人文之旅」,也到各校去演說。吳里長的熱心參與使的沒落的金山面又漸漸恢復光彩,我們真希望台灣有更多項吳里長這樣的人來推動更多的沒落歷史文化,能更再度興盛。